高蕓

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其中包括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這為我們立足“十四五”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發揮基層黨組織功能的重要途徑。
一、多措并舉、創新模式,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初見成效
近年來,我省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制度、強化政策扶持、加強監督指導等舉措,有效帶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按照基本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白村”的總體思路,全省各地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和產業優勢,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重點扶持了一批軟弱渙散村,通過入股、合作、自營等方式,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集體經濟項目,有效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明顯增多。一是產業服務創收模式。二是物業租賃經營模式。三是入股合作分紅模式。四是資源優勢轉化模式。
二、總量不大、結構單一,發展難題仍然突出
結構單一,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我省農村集體經濟項目中,種養殖項目占絕大多數,而養殖項目風險高,受市場、災害等因素影響較大,且管理較為粗放、規模小效益低,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由于收入來源過分依賴于單一產業,一旦行業經濟效益滑坡,必然會直接導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出現大幅萎縮。同時,一些村在項目選擇上,發展路徑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產業無特色,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帶動村民入股經營的項目比例偏低,增收潛力有限。
發展不平衡,差距明顯,不利于整體發展。由于受地域和管理水平限制,全省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村與村之間發展水平差距明顯。一些地處偏僻山區、自然資源缺乏的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帶頭人缺乏,能人帶動效應不足。有些村的村干部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能力有限,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新思路和新舉措,對有利于農村發展的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對本村的資源優勢挖掘不深,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資金不足,增收渠道單一。一些村在發展初期扶持資金額度小,村里運作項目難度較大,合作經營起不到帶頭作用,獨自經營資金不足,較難依靠擔保增信獲得信貸支持。
三、學習先進、創新模式,助推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學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高干部素質。一是加大對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宣傳教育。讓群眾意識到發展集體經濟的紅利,由“要我做”變為“我要做”。二是出臺扶持政策。在稅費政策上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用于本地衛生、教育等支出部分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在土地政策上,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促進農村集體經濟中物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同時可設置一定數量的專項集體經濟發展基金,采取獎勵或補助的形式,對集體經濟零收入的村級組織給予重點扶持。三是落實責任。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縣、鄉、村黨組織抓基層黨建項目,納入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
拓寬發展思路,挖掘農民增收潛力。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探索挖掘各類增收方式。一是依托資源開發增收。對集體土地、森林、草地、荒山、灘涂、水域等自然資源,以資本的形式投資入股,按股分紅。將自然資源使用權進行轉包、出租或采取合伙經營等方式吸引工商資本投資發展一二三產業。二是通過資金入股增收。統籌整合財政資金、村集體資金和村民自有資金等,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股金,投資入股經營主體,享有股份權利或合作經營共同發展產業。三是盤活存量資產增收。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校舍、倉庫、生產設施等開展多種經營。以保底分紅的方式合作、入股,參與產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投資多元化發展。四是采取領辦創辦增收。帶領農民創辦項目,深入挖掘各村人文、歷史、民俗、特產等,整村整屯開發綠色種養殖、生態游、冰雪游、創意農業、民宿休閑農業、養老服務等產業項目。在發展模式上鼓勵和支持村集體推行“公司+合作社+村黨組織”“公司+村黨組織+農戶”“合作社+村黨組織+農戶”等模式,支持村集體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聯合經營,形成產業化聯合體。
發揮頭雁作用,充分放大能人共享帶動效應。著力培養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敢闖敢干的村干部隊伍,支持能人牽頭組建區域性集體經濟合作組織,以強帶弱、聯村促鄉,最大限度共享能人。結合村“兩委”換屆,把發展思路清、帶動能力強的優秀企業家、鄉村能人,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常態化實施“雙派雙促”計劃,調整具有經濟頭腦和企業管理能力的干部到集體經濟薄弱村任職,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實施“返鄉創業回引工程”,組織鄉、村兩級黨組織定點聯系在外能人,說感情、講政策、搭平臺,吸引他們回鄉創業。深入實施鄉村干部和農村實用人才農閑時間培訓計劃,利用鄉村振興學院、農民實訓基地、人才培訓中心等平臺,對有致富項目的黨員、村組干部及農村實用人才開展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多元籌措資金,充分激活集體經濟啟動引擎。引入現代手段,用基金股金撬動發展。創建集體經濟發展引導基金,扶持村集體領辦創辦經濟合作組織、參股股份制企業及其他現代農業組織。加快對村級土地資產和其他經營性資產的價值評估,推進折價入股,推動股份合作制經營,達到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目標。發動社會力量,用公益資金援助發展。鼓勵各地發動龍頭企業、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向指定的非公募基金無償投入資金,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整合涉農扶持政策,形成資金、信息、技術等各類資源的疊加效應。集中各級專項扶持資金、包保幫扶資金、項目引導補助資金、無息農業貸款資金等,投入到前景好、收益高、帶動效果佳的集體經濟項目中,發揮資金最大作用。開拓經濟思維,用眾籌眾募活化發展。在法律條款的保證下,推行群眾募資的新型商業模式,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鼓勵村民、社會資本通過投入資金、資產、技術、管理能力、銷售渠道等多種形式,參與集體經濟項目建設,調動廣大村民和社會資本支持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增強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