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國華

臨江市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探索實施“高位統籌推動、整合資源聯動、線上線下振動、融合發展互動、特色主題帶動、機制保障拉動”六動并舉工作法,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落地見效。
一、高位統籌推動,夯實文明實踐組織保障體系
臨江市委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印發了《臨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將文明實踐工作列為“書記項目”,嚴格落實“實踐中心主任、實踐所所長、實踐站站長”三級書記抓文明實踐責任清單,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建立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相關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召開工作推進會8次,及時研究破解工作難題。把文明實踐納入全市績效考核、意識形態考核、市委常規巡察等重點內容,倒逼責任落實,大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在全市扎實開展和全面鋪開。
二、整合資源聯動,構建文明實踐陣地新矩陣
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注重打破資源壁壘,全面整合盤活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建設完成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鄉級實踐所13個、村級實踐站99個,成立了臨江市志愿服務促進中心,打造了紅色教育基地、文化活動基地、全民閱讀基地、群眾文藝主題展館和文明實踐主題廣場,實現文明實踐陣地全域覆蓋。構建點多面廣、功能完備的“15分鐘服務圈”,在市級層面實現“1+5”陣地平臺,即一個中心、五大服務平臺;在鄉鎮(街)層面構建了“13+X”陣地體系,即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學校、企業、旅游景點等打造39個鄉鎮(街)文明實踐基地;在村(社區)級層面實行“92+N”陣地建設模式,充分利用文化走廊、村史館、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陣地資源,廣泛設置243個文明實踐點,構筑了“全市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文明實踐陣地“新矩陣”。
三、線上線下振動,助推文明實踐活動遍地開花
線上,積極探索信息化平臺建設,開設“臨江志愿者在行動”微信公眾平臺。開發應用“臨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云平臺”,設置9大板塊,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搬上網絡。線下,組建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隊長的志愿者服務總隊,下設志愿者服務分隊、中隊、小隊90余個,注冊志愿者1.4萬人。建立了志愿服務、“四單式”工作法、文明實踐周和志愿者培訓四張運行清單,結合全市中心工作和群眾現實需求,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菜單化”管理,設計涵蓋理論傳播、鄉村振興、移風易俗、城市創建、文化活動、科技服務、疫情防控等12類主題72項志愿服務菜單,有效促進了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
四、融合發展互動,實現“兩個中心”互融互通
發揮融媒體中心網絡宣傳優勢,將“臨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云平臺”融入融媒體“魅力臨江”APP的便民服務平臺。發揮融媒體資源技術優勢,探索文明實踐線上“指南針微課堂”,錄制發布各類宣講微視頻20余部,實現線下授課向線上講堂轉變。在融媒體中心各新媒體平臺開設“文明實踐在臨江”專題專欄,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全市廣大文明實踐志愿者積極注冊關注“魅力臨江”APP、臨江發布等融媒體平臺,并積極宣傳推介,實現“兩個中心”線上線下相映成輝,互相促進,深度融合。
五、特色主題帶動,打造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
大力推動文明實踐品牌化運作、項目化發展,包裝打造“文明實踐·筑同心”志愿服務品牌,堅持“思想、典型、文化、關愛、發展”五項引領,實施“一鎮一主題、一村一特色、全市創品牌”的文明實踐發展新模式。一是以“思想”為引領,推動“黨的理論”武裝群眾。以“千人萬場”基層理論宣講為載體,開展宣講活動1000余場。創新生產“土味”“趣味”等不同形式的理論產品,編排推出情景劇、快板、文藝作品40余個。打造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網絡直播間”,孵化培育“七點夜會”“群眾讀書會”“村民講堂”“理響邊城”“早間播報”等一批基層理論傳播志愿服務項目,讓黨的創新理論在臨江形成生動實踐。二是以“典型”為引領,推動“文明風尚”帶動群眾。挖掘、培樹、宣傳各行各業先進典型300余人,運用榜樣的力量帶動群眾見賢思齊。持續發力移風易俗,做實“一約四會”,全市70個行政村全覆蓋建立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及禁毒、禁賭協會,開展移風易俗系列活動170余次。三是以“文化”為引領,推動“文藝活動”培育群眾。組建19支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完成30項送文藝進基層活動,創編本土文藝節目210個。舉辦市民文化節、農民文化節、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擂臺賽、“我們的節日”大型演出等系列活動32場。立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組建剪紙、書法、繪畫、編織等非遺傳承人志愿小分隊,深入基層、學校開展送文化志愿服務6次。四是以“關愛”為引領,推動“志愿服務”惠及群眾。培育孵化“‘家之味公益餐廳”“愛心助學”“兒童托管服務”“烈士父母關懷”等志愿關愛項目20余個,開展各類志愿關愛服務活動1000余次。設置“七彩假期”服務項目,在寒暑假為留守兒童、困難兒童開設口才班、書法班、象棋班等多個公益興趣班,受益兒童3000余人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3000余名志愿者主動投身防疫一線,協助開展摸排設點、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等志愿服務6萬余次,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志愿紅”。五是以“發展”為引領,推動“縣域突破”鼓舞群眾。將文明實踐貫穿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圍繞基層黨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生態環保等全市中心工作,開展掃黑除惡宣傳、貧困戶走訪慰問、環境整治、文明引導、創城工作等各類實踐志愿服務活動2400余次,參與文明實踐活動5萬人次。
六、機制保障拉動,營造文明實踐的濃厚氛圍
建立健全文明實踐體制機制,制定印發了《臨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機制》等多項制度性文件,嚴格落實工作例會、聯席會、定期匯報等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試點建設沿著規范化、制度化道路前進。完善激勵機制,通過表彰嘉獎、星級認定、活動保障等措施,提升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榮譽感和認可度。
海納百川千帆競,風勁正是揚帆時。臨江市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勇于實踐、守正創新,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建設路徑,推動臨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取得更大成效,為奮力開創臨江高效能治理、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中共臨江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