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軒

想必大家平時偶爾會去公園逛逛吧?你有沒有注意到在公園的湖水中游來游去可愛的小鴨子呢?它們如同一只只蓬松的小毛球,游在鴨媽媽的身邊,吃著水里的小魚和食物,爭搶食物的樣子顯得憨態可掬。鴨媽媽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小鴨子們,生怕它們走丟或被其他鴨子和大鵝欺凌。小鴨子們也很聽話,乖巧地跟在鴨媽媽后面,以至于來不及吃完食物就飛快地游到鴨媽媽身邊。你知道嗎?古代的小鴨子們也是這樣度過自己的童年“鴨生”的。讓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故事吧。
古代有一位手工藝家叫朱克柔,她偶然看見小鴨子和鴨媽媽在水中嬉戲的場景,便用“緙絲”這種精美絕倫的手工藝來向世人展現這一溫馨的場面。這就是著名的緙絲傳世珍品《蓮塘乳鴨圖》。
小鴨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在水中“悠哉游哉”。鴨媽媽斜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小鴨子們,而鴨爸爸卻并沒有像鴨媽媽那樣貼心,昂著頭繼續帶著孩子們向前“沖鴨”。偶爾也會有天上的燕子和岸邊的白鷺經過,看著水中這溫馨的一幕,不由得羨慕起它們和睦的一家。這多么像我們在公園里親眼所見的場景呀。
一、緙絲是什么
緙絲,又名為“刻絲”,是古代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它使用“通經斷緯”的手法來編織絲綢藝術品。宋元以來,緙絲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織造過程極其細致,存世精品也極為稀少,從而擁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圣”的美名。2009年9月,緙絲這一手工藝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中國的文化瑰寶。
二、緙絲杰才朱克柔
朱克柔是南宋的一位緙絲工藝美術家,她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工筆書畫作品的神韻。她的作品工藝精美,藝術效果逼真。《蓮塘乳鴨圖》就是她給我們留下的一幅緙絲杰作,現收藏于上海博物館。朱克柔將蓮塘中鴨子悠然戲水這一幕情景刻畫得極其精致,把小鴨子可愛稚氣的樣子完美地表現出來。旁邊的白鷺和空中的燕子,還有周邊的景色襯托了幽靜的氣氛。仔細看,可以看到鴨子身上羽毛的紋路,這些紋路無異于真正的鴨子。不得不說,朱克柔觀察得非常仔細。當然,這件優秀的藝術品還有“畫鴨點睛之筆”。作者細致地觀察了鴨子的眼睛,并將其織了出來,就是“這一筆”,將畫中的鴨子表現得活靈活現。
作者除了對動物進行了細致表現,植物也顯得極富生機。仔細看作品中的植物,有荷花、白百合以及其他水生植物,這些都與自然界的植物幾無二致。圖中的荷花渾身潔白,屹立在水中,與游動的鴨子們形成了完美的對比。荷花左邊的白色木芙蓉就像親姐妹一樣,看著這溫馨的一幕。下面的白蓮和上面那兩株植物一樣也是純白色的,在水中浮著,也看著這些可愛的小鴨子們。這三株植物就像三個身著白衣的天使一般,觀看小鴨子們散發的童真之氣。旁邊的萱草花躲在石頭后面,身上艷麗的顏色與別的花身上那純白無暇不一樣,像極了穿了新衣服卻發現自己衣服顏色與別人格格不入的感覺。玉簪花的身子不自覺地向著白鷺的方向前傾,好像在觀察它,也好像與這只白鷺對話。
從這件緙絲作品的精致細節可以發現,作者是通過實地觀察才創作出這件生動寫實的作品,并非是根據自己的想象。我們可以看出她做事認真的態度,以及古代工匠和藝術家身上的優良品質。就如她朱克柔的名字一般,以柔克剛,雖然在當時的人看來她只是一介女流,但是她的精神力量是強大的:她通過緙絲作品證明了自己,用精湛的手藝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換取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尊敬,更用自己的手藝來展現出中華文化的魅力。像這樣對自己的作品負責,用真正的實力來獲得大家敬仰的人,在這世間又有多少呢?我們應該和朱克柔一樣,擁有毅力,為實現人生目標而努力,更為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奮斗。
細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