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紅 孫曉燕 王蘇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檔案法》明確要求要加大檔案的開發利用力度,創新服務形式,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黨校檔案是黨校在日常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件材料,做好黨校檔案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其價值,對做好黨校檔案管理和服務黨校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黨校檔案的主要內容
黨校檔案主要包括教學管理檔案、學員檔案和行政管理檔案等。其中教學管理檔案記錄教學工作的計劃、過程和總結反饋等全過程,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素材,講稿和課件,考勤表、學期總結、教學評估和反饋等。學員檔案是黨校學員在黨校學習情況的真實記錄,包括學員名冊、登記表、出勤情況、日常表現、成績單、結業報告、實踐報告和成果集等。行政管理檔案與黨校教學工作密不可分,包括黨校工作年度計劃、總結、決定和報告等,黨校日常行政管理與教學工作相關的通知、文件和管理規章以及黨校教師的名冊、選聘、評定和考核記錄等。
二、新時期做好黨校檔案開發利用的意義
黨校檔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強化黨員黨性素質,圍繞國內國際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開展研究而形成的寶貴歷史記錄。黨校工作的鮮明特點、檔案本身極強的政治屬性,決定了黨校檔案的政治屬性和鮮明特點。做好黨校檔案的開發利用,既能服務黨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也能為機關單位黨建工作開展提供豐富素材,也可為地方發展和決策提供支持。新時期,面臨新的國內國際形勢,黨校檔案工作應積極轉變服務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充實服務手段,改進服務方式,充分發揮黨校檔案的價值,為黨校教學和社會發展提供高效和優質的服務。
三、黨校檔案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現階段黨校檔案管理還存在制約開發利用的問題,表現為檔案管理意識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和開發利用率低。
1.檔案管理意識薄弱。大多基層黨校欠缺基本的檔案管理意識,沒有指定專門的檔案管理部門和人員,黨校大多都將精力投入到學員教學和培訓中,日常工作中沒有主動收集教學管理檔案等。據調研,部分黨校保存的教學檔案內容單一,自備的教學材料占主體,但對外開展合作或者組織活動的檔案較少,很多活動不重視視頻、照片等檔案的收集,直接影響黨校檔案的質量和利用效果。
2.檔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黨校沒有檔案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但未能隨著國家檔案政策出臺或結合新形勢要求及時修訂。例如,沒有明確的黨校檔案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要求,部分基層黨校只大致羅列一些歸檔材料類目,檔案人員甚至不了解哪些材料應作為檔案妥善保存。此外也未明確歸檔時間和歸檔要求,查詢、借閱和利用等檔案工作程序缺乏制度化和規范化。日常檔案工作缺乏經常性的督導和檢查,導致檔案工作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事。
3.檔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對大多數黨校來說,應用信息技術管理黨校檔案的水平都較低,受經費投入影響,數字化程度不高,絕大多數還停留在紙質檔案配以目錄表查詢階段,較少應用檔案管理系統和軟件管理檔案,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大多數黨校沒有信息化專業人員,影響檔案信息化建設進程。檔案管理人員大多身兼數職,專業水平不高,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熟練,難以滿足新時期檔案量激增帶來的管理要求。
4.檔案開發利用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也制約著檔案利用開發,檔案深度開發產品和檔案精品少,多限于大事記、文件匯編等傳統編研形式,距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檔案工作要由封閉向開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務轉變”要求尚有較大差距。大多數因檔案數字化程度低,僅能以目錄檢索方式提供檔案利用,不能提供全文在線閱覽,檔案利用效率較低,難以高質量滿足服務需求。
四、做好黨校檔案開發利用的基本原則
1.政治性原則。黨校檔案的鮮明特色和檔案工作的政治屬性決定了黨校檔案開發利用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站位。黨校檔案開發利用過程中要牢記“檔案工作姓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刻把握黨校檔案的政治屬性和歷史屬性,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在檔案開發利用,編研出版和宣傳展覽等工作中把好政治關。
2.需求導向原則。黨校檔案開發要積極研究不同服務對象的產品需求,針對黨校管理人員、科研人員、教學人員、黨員領導干部和學員、后備干部和社會公眾開發不同的檔案產品。一方面為管理和教研人員提供信息資源支持和參考。另一方面應立足檔案資源,面向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有選擇性地為決策提供參考。此外,要緊跟新時期、新時代的新要求把握社會熱點,創作出更多的能夠滿足公眾需求的產品。
3.多元化原則。黨校檔案產品形式和種類要豐富多元、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在做好短平快產品開發基礎上,要將相關的專題檔案資源分類建庫,如,設置“生態環境”“社會治理”“紅色史料”等專題,深度開發專題系列精品,確保產品本身的多元性。此外,檔案產品開發方式也應追求形式多元。要加強與文化創意設計、新聞媒體單位等的合作,創新思維、推出多樣化、個性化的檔案文化產品。
五、做好黨校檔案開發利用的方法和路徑
1.強化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檔案氛圍。做好黨校檔案開發利用,首先要提高黨校教職工的檔案意識,尤其要獲得黨校領導對檔案工作的高度重視,落實檔案管理工作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案。要豐富檔案工作宣傳載體,通過布設檔案展覽,發放宣傳畫冊,輪播宣傳視頻等,營造濃厚的檔案氛圍。要積極拓展宣傳渠道,充分利用國際檔案日、普法宣傳日等,通過黨校專刊、檔案小講堂、短視頻、宣傳片等形式,借助微信、網站、微博和抖音等平臺,宣傳檔案利用新要求和事例,提升檔案工作的影響力。
2.加強黨校檔案資源建設,為開發利用提供豐富“母資源”。豐富的檔案資源是檔案開發利用的基礎。首先要完善檔案管理制度,明確黨校各類別和載體形式檔案的歸檔范圍,凡是對黨校工作有意義、有價值的檔案資料,要做到應收盡收,設法將不同載體和門類的檔案,如視頻、照片、音頻和實物檔案等納入收集范圍,豐富黨校檔案的數量和內容,優化檔案結構,為開發利用提供數量龐大、類別豐富的檔案資源庫。
3.優化整合黨校檔案,建立電子檔案資源庫。黨校應設立檔案室或指定專門檔案管理的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集中統一管理檔案。隨著辦公OA系統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檔案的數量激增,檔案人員應提升業務能力,確保應歸檔電子文件及時收集、整理和歸檔,確保黨校檔案的齊全和完整。要加大經費投入,最大程度開展檔案數字化,建立豐富的電子檔案資源庫,配備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和服務平臺,為檔案利用提供便捷途徑。
4.根據開發流程路徑,打造檔案文化精品。要深入挖掘檔案的內在價值,打造更高質量和更高層次的文化精品,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資政參考,將“死檔案庫”蛻變為“活思想庫”。開發檔案精品首先要基于對檔案資源的充分了解,經需求分析后精選主題。第二,圍繞主題挖掘檔案資源,若不滿足開發需求,應圍繞主題開展補充收集。第三,要對主題范圍內的檔案資源進行深度分析、系統加工和歸納提煉,根據產品的主題內容、服務對象和重要程度等,選擇不同的產品展現形式。如,匯編、選編、大事記、圖冊、志書等各類出版物,專題片和視頻等多媒體,以及展覽、陳列等。第四,要選擇適宜的檔案產品展現時機,圍繞重要節日、紀念日等節點,舉辦線上和線下活動推廣檔案文化產品,提高檔案服務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5.轉變檔案服務模式,由“消極被動”轉為“積極主動”。要實現“死檔案”變為“活檔案”的目標,黨校檔案工作人員要開拓思路,創新途徑,轉變“看家守舊”思想。新時期,黨校教學和培訓等活動形成種類豐富、數量龐大的檔案資源,要求檔案工作必須做好“管用結合”。要緊跟新形勢發展需求,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和合作,轉變服務模式,才能發揮檔案資源價值,充分體現檔案服務黨校事業發展、服務教學和服務社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杜敏.省級黨校檔案開發利用工作調查和思考[J].辦公室業務,2020(6):93-94.
[2]孫曉燕,薛惠芬,徐文斌等.海洋檔案文化產品開發的原則和方法[J].蘭臺世界,2019(8): 114-116.
[3]孫曉燕.試論海洋檔案文化產品的開發[J].蘭臺世界,2013(2):101-102.
[4]王蕓芳.新時期黨校檔案服務應堅持“四轉變”思路[J].檔案時空,2019(6):38-39.
作者單位: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海洋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