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存芳
摘 要:以《司馬光》為例,首先進行關于《司馬光》的內容簡介。其次,從司馬光臨危不亂、沉穩老練;司馬光膽大心細、敢想敢干;司馬光聰明睿智、機警靈秀;司馬光隨機應變、足智多謀四個角度詳細論述人物賞析是提升古文教學效果的捷徑。最后,概述利用人物賞析提升古文教學效果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司馬光》;古文教學;提升成效;小學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發展和日益深化,廣大語文教師紛紛探尋古文教學的有效性,以此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發展,為小學生的古文認知創造一個趣味化、探究化、合作化和實效化的成長空間,加速小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快樂成長。因此,教學創新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背景下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關于《司馬光》的內容簡介
三年級上冊的《司馬光》為小學生用簡短、洗練、靈秀、精準的敘事語言講述了小英雄司馬光臨危不亂、急中生智、膽大心細、聰明睿智的感人故事,能夠給予小學生非常大的啟發與教育。在故事中,一個小孩攀爬到盛滿水的大缸上去玩耍,這本身就是一個安全隱患非常大的“危險行為”,從而使小孩失足落水成為早晚都要發生的事件。當這個“淘氣包”失足落水以后,除司馬光這一主角以外的缸外孩子都大驚失色、失魂落魄,受到了非常大的驚嚇!
二、人物賞析是提升古文教學效果的捷徑
古文是古代語言的信息載體和文學作品,也包含著人物、環境、故事、時間、地點等重要文學要素。因此,人物形象賞析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一)司馬光:臨危不亂、沉穩老練
“淘氣包”掉到大水缸里以后,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嚇得孩子們四散奔逃,或大喊“救命”,或“大腦死機”,或盲從逃跑。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只有司馬光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穩如泰山,終于想出了解救小朋友的妙招。可以說,如果司馬光也產生盲從心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跑掉,那么,水缸里的“淘氣包”必然就會被淹死,人世間就會少了一個可愛的小生命。
(二)司馬光:膽大心細、敢想敢干
當在水缸上玩耍的“淘氣包”失足落水以后,司馬光仍然能夠沉穩應對、不慌不忙,從而使司馬光的急中生智、妙計偶得成為可能。在危險來臨之際,司馬光能夠從容應對,且積極思考“救人良策”,因為毫無安全意識的“淘氣包”已經掉進大水缸里好幾秒了,生死未卜,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以最快的方法將“淘氣包”救出來才是“良策”。因此,司馬光就開始觀察大水缸的材質,將思索直接施救的“救人良策”轉變為間接施救的“破缸良策”。
(三)司馬光:聰明睿智、機警靈秀
由于當時那口大水缸體積大、水多且深,小孩爬上去會浪費很多時間,且人站在水缸沿上對“淘氣包”進行施救也不安全。因為人站在水缸沿上,腳下不穩,人的力量難以全部使出來,且“淘氣包”掉到水里后必然要拼命掙扎,水缸沿上必然有水,水缸沿上有水后必然很滑。因此,人站在水缸沿上進行施救既危險又難以用力。再者,在大水缸周圍玩耍的都是年齡、身體、力量等方面都差不多的小孩子,孤身一人不具備將人從大水缸里拉出來的能力。
(四)司馬光:隨機應變、足智多謀
在“淘氣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時候,司馬光不僅臨危不亂、機警靈秀、敢想敢干,還顯現出隨機應變、足智多謀的思維特色。因為人掉到水里以后,傳統思維方式就是要考慮如何把人從水里拉上來,而司馬光卻能夠急中生智、另辟蹊徑,從而找到了一個最快速救人的好方法。
三、利用人物賞析提升古文教學效果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展示人物塑造過程中的對比性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此,其他孩子的驚慌失措、四散奔逃恰恰成為司馬光英雄形象的最好襯托,沒有其他孩子的正常反應,就不會有司馬光的“英雄壯舉”。
(二)教師要展示人物塑造過程中的考驗性
英雄之所以受人敬仰,是因為他們的“超人之處”,能夠在平常人束手無策的時候挺身而出、勇挑重擔、救人于水火,因此塑造良好人物形象自然要遵循“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規律。
(三)教師要展示人物塑造過程中的創新性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僅因為能夠快速幫助他人快速脫離危險境地,還在于個人思維的創新性,能夠使用一個前人尚未使用過的好方法,對他人施以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救援。
四、結語
人物形象賞析僅僅是進行古文教學的一個“點”,然而,我們能夠幫助小學生從這個“點”上折射出“陽光的七彩顏色”和“英雄的七彩光環”,因而能夠極大地提升《司馬光》這篇古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刺激性、緊張性、趣味性、創新性與對比性,以此成功塑造出司馬光這一“小英雄”形象,為小學生的知識學習、日常生活、社會交往樹立一個值得學習、積極效仿的人生楷模,也能夠極大地增強古文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全面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朱煜.小學古文教學流程與策略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17(5):68-69.
[2]李慧林.小學古文教學方法的思考[J].學周刊,2020(2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