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妹
摘 要: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教材中蘊含的情感,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思考教學中如何更巧妙地結合語言文字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語言文字;情感;態度;價值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結晶,都滲透著作者的情感。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提高,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是三維目標中的重中之重。結合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筆者認為,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切入點,在學文的同時升華情感,以此成為指引孩子前進的“指路燈”以及打開孩子心扉的“金鑰匙”,教師便可充分利用語言文字進行情感教育,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下一顆顆陽光自信、善良勇敢的種子,培養出一個個文質彬彬、才情雙修的有“情”人。
一、大愛無疆,愛我祖國壯美河山
很多人把祖國放在心上,揣在懷里,踏遍萬里。行走在祖國母親的“紋路脈絡”上,人們為她高歌,將她歡唱,把她的美好托風兒告訴大家,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愛你——祖國母親!即使離開她,可無論人們走到哪,仍牽掛著她,心系于她。所以,當你用語言文字把祖國母親歌頌,人們無不能看見她的美好。
在《黃山奇石》一文中,一塊塊巨石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想必是胸有成“石”才能字字浮形,把祖國大好河山展現在學生眼前,其愛國之情可見一斑。字字蘊情,文淺而情深……執教者授課時如若能帶領孩子徜徉在語言文字創設的時空,定能走進作者心中那汪深沉的愛之潭,感受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
二、大愛有域,愛彼家鄉生養之恩
月是故鄉明,情是近鄉切。感受作者濃烈的愛鄉之情,才能激發學生的愛鄉之意。教學《葡萄溝》一文時,筆者認為,只有充分領悟作者的熱愛葡萄溝之情,并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感悟這份熱愛源自鄉土之情,學生才能明白葡萄溝在作者眼中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代表家鄉。現如今有很多學生長在異鄉,更有不少孩子生在異鄉、長在異鄉,對“故鄉”沒有“故情”,鮮少熟知。針對此現狀,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去了解、認識自己的家鄉,學生才會更有情感動力。
三、大愛萬物,愛及天地花草鳥獸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識字第3課《拍手歌》以輕松有趣的拍手歌形式告訴我們動物世界的新奇,并直截了當點明“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筆者遂將此作為增強學生關愛和保護動物意識的情感教育契機,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師:你學了這首兒歌后知道了什么?
生1:小動物們很可愛。
生2:我們要保護動物。
生3:我們不能捕殺動物。
師:我們為什么要保護動物呢?
生1:因為動物也有生命,而且有的動物很弱小。
生2:因為人和動物是朋友。
師:是??!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所以我們要和動物和諧相處,愛護它們、保護它們。
在輕松的對話中,學生就明白了,對待動物就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友好、關愛,互相保護。
四、小愛個別,愛家人、愛朋友、愛自己
近似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境界,大愛則愛國、愛民、愛萬物,小愛即愛他、愛你、愛自己。我們既要有博愛之胸懷,也要記得愛努力生活的自己、不求回報的家人和風雨共濟的朋友。
1.母愛似海,投以感恩
你是否還記得,那艘含淚疊起的滿載愛和悲哀的夢中小白船兒?你是否還記得,那葦跪地而書執于母親之手的荻草稈?你是否還記得,那刀刻于肉如刻于心的“精忠報國”四個字?你是否還記得,那只早出晚歸口口相喂的小烏鴉?孩子如同天地間平凡的一縷縹煙,卻都因為擁有一位不平凡的母親而折射出熠熠的光輝。
教學《媽媽睡了》一文末尾,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媽媽是個怎樣的媽媽,從而將孩子們帶入無盡的追思、感懷中,記憶中媽媽早出晚歸、操持家務、陪同學習、照顧起居的點滴片段浮上心頭,孩子們說著說著眼眶紅了,聲音哽咽了,我知道,教育入心了。在此基礎上,我布置孩子回家“將愛表達給父母長輩”或者“為家人洗腳/梳頭”等實踐活動,將愛和感恩傳遞給家人。
2.友誼之舟,風雨同行
感受完《紙船和風箏》中小熊和小松鼠的淳淳友誼后,我讓孩子們把目光轉向身邊的小伙伴,暢談與小伙伴之間的友情小故事,孩子們在述說中冰釋了前嫌、解開了心結、化開了矛盾,友誼的小船再次同帆共進。
3.愛護自己,寬容感懷
一封充斥消極、否定的寄給遠在國外的爸爸的信,只會給爸爸郵去擔憂和難過,而一封滿滿樂觀、幸福的信件將遞送給爸爸安心和開懷。教師在教學《一封信》時要注重點撥提醒孩子們學會在困苦中尋找樂趣,凡事往好處想,這樣生活才能過得更美好。因為,心里住著陽光,看見的世界就是燦爛的。愛自己,就要常常給自己一些正能量,讓蕓蕓眾生中的自己首先善待自己。
教師在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教育之后,往往能在孩子的心湖投入一顆石子,激起粼粼微波,我們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碰撞孩子的心懷,受觸動后的孩子都會有改變,或是心態上的,或是行動上的,或是心動且行動的。
參考文獻:
雷東梅.淺談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生成[J].新課程(小學),2016(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