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麗
從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目前影響小學語文閱讀課有效性的核心原因就在于,課堂缺乏生命力,而“四生課堂”則致力于提升課堂生命性的教學模式,因此將“四生課堂”合理地運用到閱讀課堂教學中,將大幅度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激活課堂生命力
教育歸根結底是針對人的活動,所以教育必須遵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運用有效的辦法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結合“四生課堂”中激發課堂生命性的理論指導,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閱讀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閱讀是人感悟文字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教師不應以自己的感悟為主導,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聲讀、大膽讀,敢于對文字形成自己的觀點;其次,要理解學生閱讀呈現多元化。所謂多元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閱讀的模式,二是閱讀的成果。教師要遵循學生選擇不同的閱讀模式,例如有些同學喜歡朗讀,有些同學喜歡默讀,在教學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模式。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閱讀成果,每個人都文字的感悟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篇文章,也有著不同的理解,甚至對于小學生而言,在閱讀過程中并沒有產生什么感悟,而是認識了幾個生字,這也是閱讀的成果,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閱讀成果。
二、注重學生生長性
“四生課堂”強調教師課堂教學目的應具備生長性,簡答來說就是課堂教學不再拘泥于知識的傳授,還需要重視學生閱讀素養的生長性,這是觀點十分符合當下以“核心素養”為指導的現代教育理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還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生長。
例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授課主要調動的是學生的聽覺感官與視覺感官。但小學閱讀課程僅僅依靠聽與看是不夠的。教師可以優化課程設計,在課文教學結束之后,設置一個學生角色表演環節,由學生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進行表演。這樣的教學環節,能夠加深學生對故事、人物的理解,還能夠提升學生口語能力與合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真正地去熱愛語文,提高核心素養。
三、密切聯系生活策略
教學注重生活性并非是一個限于閱讀教學的策略,而是能夠運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策略。這源于實踐性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策略生活化。在小學階段,根據教材指導教學總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是教學中一遍一遍地重復課文,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對閱讀課產生厭倦感。那么教師就需要轉變思路,既可以讓學生講述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具備將語文知識轉變成自己的語言的能力。這語文知識轉述為學生在生活中的話語,能夠加強學生對閱讀課學習的輕松感,非常有利于鍛煉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小學的語言表達能力正處于正常的初期,生活經驗不足,所以將語文知識轉述成自己話之后,表達上可能存在偏差,教師應多多鼓勵學生表達,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自信心。
四、活化過程策略
“四生課堂”強調課堂教學應有生成性,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備能夠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能力,能夠保證在計劃之中完成整個課堂。學生與教師都是獨立的個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教案之外的“事故”,尤其是在閱讀課程中,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同,難免在回答一些問題時不符合教案的預設,除此之外,教師要將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靈活運用起來,這也是激活課堂活躍性的教學資源,往往會有意外之喜。
結? ?語
總而言之,基于“四生課堂”理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靈活、開放,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秉持開放的理念,不斷探索和反思,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好。
編輯/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