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蓮
摘要:良師,需有敏銳的目光,敏感的觸覺,嚴格的要求。作為班主任,應該是良師,同時也要成為益友。只有嚴格要求,才能鞭策學生不斷前進;只有嚴格要求,才能讓學生恪守本心。學習上和思想上成為學生的良師,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尖銳的目光發現他們的錯誤,指出并讓他們改正。要讓他們擁有善良的品質,讓他們的靈魂發光。而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要溫和,要成為他們的朋友,事事關心,真真正正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為他們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情況,更有針對性地讓他們變得更好。
關鍵詞:良師;益友;嚴格
教師要成為一名良師,需有敏銳的目光,敏感的觸覺,嚴格的要求。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老師,其職責是傳授道理,教給學業,解決疑惑。班主任的角色,相對一般的學科老師,更符合這個定義。在傳授學業的基礎上,更要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為其傳輸正確的觀念,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班主任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發展,時刻把好學生發展的舵,確定航向,乘風破浪;時時關注“學舟”的總體情況,對其出現的情況進行指正修補,去其疑惑,存其精華,確保“學舟”安全到達下一個“人生港口”。
1 學而為人,必求益友
益友者,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共情的技巧,善良的內心。
“圣賢之君,皆有益友。[1]”朋友是任何一個人在漫長人生道路摸索共行的伙伴,其心性品德如何,無疑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我,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并肩同路前行。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良師指點的同時,也需要有益友相伴,努力作為道德標榜,以同等的姿態,將正確的價值觀與朋友共享,才能攜手并進,做到見賢思齊。
“習與正人居之,不能無正也;猶生長于齊,不能不齊語也。”與富有正義感的人一同生活,不可能沒有正義感;就如同在齊國生活的人,不能不說齊國的語言一般。古語有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耳濡目染、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每個人總會潛意識地向身邊的人看齊,向他們學習。那么與朋友相交,要想積極向上,耳聰目慧,就要交益友。
2 那么我想,作為班主任,應該是良師,但與此同時,也要成為益友
那么作為良師,應該要怎樣做?
在這里先定下一個基調,嚴。古話說“嚴師出高徒”,我想這個可以用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倡的匠人精神來解釋,只有嚴于律己,一絲不茍,認認真真的完成每一個過程,才能創造出最好的作品。同樣,只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才能教育出好學的學子;只有嚴格要求,才能鞭策學生不斷前進;只有嚴格要求,才能讓學生恪守本心。所以作為良師,這個角色的基調應該是嚴。
嚴格,必然是某種要求,要求其本身就是一種規則。那么“嚴格”的第一步,就是立下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立下規矩,才能做到“有規可依,有規必依”。有規可依是有規必依的前提,只有立下任何人都應該遵循的規則,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身,才能讓敬佩信服。
我認為,嚴格的第一件事是:嚴于律己。沒有學生會完全相信一位朝秦暮楚、出爾反爾的師長。身為師長,如果本身的道德素質不過關,縱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當得上一句“德不配才”,終究不能算是良師。肆意踐踏規則,標榜自身為規則執行者,實際上卻肆意篡改規則,這種行為是令人恐慌的,是會造成信任崩塌的。所以,作為老師,要使學生信服,那本身要有令人信服的行為。那么,帶頭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規則,佳則嘉,過則罰,賞罰分明,這是令人信服的最基礎的方法。
3怎樣才算好?一個方面是做人,另一個方面是學習
首先需要有正義感,眼里揉不得沙子,是非分明。正義的人總讓人肅然起敬,因為這需要勇氣,而今社會正需要正義的人,正需要這種榜樣。學生也一樣,他們需要正義的榜樣。作為班主任,只有立身正直,行事不邪,只有樹立起正義的榜樣,才能讓學生們模仿。再次,需要公正,有說服力,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正義者不一定公平,因為正義是出于感性的沖動,而公平,則是理性的較量,是冷靜的思考。只有充分的思考,才能對某個事件做出令人信服的決定。能令人信服了,才能讓人心生敬仰。最后,需要的是上進,有上進心,吾將上下而求索,逆流而上。身為榜樣,就要不斷提高自我,不能懶散,不能有惰性,只有營造起上進的氛圍,才能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不自覺的行動起來。就像在圖書館,沒有人會大聲喧嘩,有的只是翻書的沙沙聲,有的只是私下的細語論道。要讓學生上進,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上進的氛圍。而一個上進的氛圍,身為班主任,就要首先成為這個帶頭者。
只有本身充滿正能量,才能不斷給學生傳播正能量,才能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作為傳授者,首先自己要有可以傳授的東西。
4 老師怎么當學生的益友呢?
同樣,我們先定下一個基調:溫和。益友者,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共情的技巧,善良的內心。
朋友是互相包容的,能夠包容對方的過錯,不苛責對方。所以,與學生相處,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要用平等的,包容的姿態去與學生接觸。只有平等,才有對話,只有讓學生感覺你是和他是平等的,他才會對你敞開心扉,才會對你說真心話。這樣,就不能過于嚴肅,過于苛刻,要包容學生的行為思想,不管它是錯誤荒唐或是偏激,不能一味指責,應該耐心傾聽他的想法,了解他的思想,只有傾聽,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解決。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用寬廣的胸懷,作為傾聽者,去了解學生內心的所思所想。
我想,只有讓學生覺得你是朋友,他們才會為你展現他們真實的一面,而不是他們展示給你看的一面。如果只有嚴師的身份,我想,接觸到的終究有限。
總之學習上和思想上要嚴格,要成為學生們的良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尖銳的目光發現他們的錯誤,指出并讓他們改正。要讓他們擁有善良的品質,讓他們的靈魂發光。而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要溫和,要成為他們的朋友,事事關心,真真正正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為他們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情況,更有針對性地讓他們變得更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要讓學生成為有用的人,教師就要做學生的良師與益友。
參考文獻:
[1]西漢著名經學家劉向的作品《說宛·正諫》.
[2]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3]唐代韓愈的《進學解》.
[4]《中庸·第二十章》.
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華僑中學 52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