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凌
摘要:生物科學與人類息息相關,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初中生物課是學生正式學習生物學的起步,也是生物學習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策略,幫助每一位學生輕松掌握生物知識,才會使教學有效性提高。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前言:
生物世界新鮮有趣,初中生物知識相比數學、英語等學科,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初中生物教師應用有效策略,吸引學生參與到生物知識的學習中,就會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并樂于學習此門課程。另外,教師也要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成效不斷提高。
一、課前趣味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課前導入對于整堂課的教學,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初中生物教師在課堂導入時,應用趣味性足的事例,或精彩生動的課件,作為導入,會在課程開始時,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眼球,并有效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生物課程的學習中,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會讓學生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教師需要在課前就計劃好,如何進行課前導入,采用哪些內容進行導入。并且,教師要注重課前導入內容的選擇,既不脫離教材,又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
比如,教師在講解“被子植物的生殖”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學習這部分知識,教師就可以引用這樣一句諺語,作為課堂導入:“同學們聽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諺語嗎?”。當學生回答“聽過”后,教師再提出問題:“那為什么種瓜只能得瓜,種豆只能得豆呢?種瓜不能得豆嗎?”。就會使課堂的氣氛被有效調動起來,并令學生紛紛活躍起來。此時,教師再導入本節課的生物知識,就會使學生充滿興趣去學習,并用心探索。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再結合多媒體技術,在講述生物知識的同時,讓生物知識以動態視頻的方式,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視頻的播放,會讓教學知識更加立體,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都被觸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并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會使生物課堂不再呆板、沉悶,令課堂的趣味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更好學習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由學生是否真正學習到了生物知識,學生是否積極配合教師決定的。教師教學水平高,學生不配合,也難以讓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無法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應用有效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問就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通過提問可以讓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并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使其積極思考和探究生物知識。教師可以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并進一步掌握生物知識。相比直接將生物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吸引知識的效果要有明顯提高。同時,也會促進教學有效性提高。
比如,“光合作用的場所”一課主要對葉片結構、葉綠體功能、分布等安排的活動,實際是探索光合作用的另一條件。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去思考和理解,光什么是光合作用場所;需要哪些條件等知識。課前導入時,教師可以這樣來設置:“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話,在光合作用的知識中,‘米’已經有了,即光合所需要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那又要哪里做飯呢?”。通過這樣有趣的提問,就會使學生感覺到十分有趣,并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具體的生物知識。此時,教師再導入課前準備好的驗視頻,讓學生去觀看葉片的結構、組成等知識。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親手去操作實驗。當學生可以清晰看到葉片的結構、細胞排列、顏色和形狀的現象后,教師再提出關于光合作用場所的問題。如:“葉片中的柵欄組織、海綿組織中細胞排列的狀態是如何的,有什么作用?”。就會將學生的思路積極引到課程的重點知識中,使學生積極去思考,并掌握。此后,教師再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就會使學生系統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成功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通過導入實驗,并將提問貫穿始終,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進行實驗,探究相關的生物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深度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會讓課堂的氣氛充滿學習的氣息。
三、注重用實踐去驗證理論知識
生物知識的實驗性比較強,教師講授完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用實踐去驗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會幫助學生深刻記憶有關的知識,為學生后期的生物知識學習奠基良好的基礎。生物教師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操作時間,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會讓學生更主動去探索生物知識,并提高學習能力。同時,也會讓學生體能到學習生物知識的樂趣,越來越喜歡學習生物課程。
比如,學生剛剛步入初中校門,所學的第一節生物課程就是“走進生物實驗室”,教師在傳授學生這部分知識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對學校的實驗室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向學生講明進入實驗室后,所要遵守的守則:“課前必須要認真預習;實驗前要認真檢查實驗儀器、藥品等是否齊全……。”。當學生清楚后,教師再對實驗用到基本實驗儀器——顯示鏡,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各結構的功能兩方面,來導入知識。當學生都分別清楚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實驗室中,去實際操作顯示鏡,使學生更加扎實和熟練掌握這部分知識。實踐前,教師要讓學生先重溫實驗室守則,教師可以分別提問不同的學生。當學生對實驗所要做的準備都清晰掌握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去親手嘗試有關儀器的操作。這樣就會使學生通過實踐,有效驗證理論知識。并且,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有效帶動,為以后更好學習生物知識,進行生物實驗做良好的鋪墊。
總結: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效掌握生物知識的重要動力,初中生物教師要注重在課前導入環節,應用有趣的案例或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進行知識學習。并且,要積極帶領學生互動和實踐,使學生在清晰記憶的同時,通過實踐更好學習生物知識,才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提高,并積極思考,從而促使教學的有效性更好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海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J].魅力中國,2021(2):4-5.
[2]江海平.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17):127-128.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四塘中學 廣西 百色 53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