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妮
摘要:數學學習比較抽象,要使學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老師通過不斷的探究,了解到學生對數字與圖示的理解較快,而且很多題目學生能講解清楚就可以真正明白,做得舉一反三,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思維可視化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師利用思維可視化合理地設計所學內容,讓孩子們的思維飛起來,幫助孩子養成愛思考,會思考;愛表達,會表達;愛提問,會提問的好習慣,讓孩子愛上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數學表達;能力提升
一、思維可視化定義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思維可視化?一般對這個概念的解釋是:思維可視化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但在我們小學的教學中,結合我們平日的教學研究,我們認為思維可視化不僅僅是用一系列圖示把思維呈現出來,能用語言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述出來,也是思維可視化的一種方式,老師運用了思維可視化的數學思維訓練之后,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有效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思維可視化的課堂教研策略研究
(一)低年級結合動手操作,講清算理,提高學生準確計算能力
思維可視化能力如何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并讓學生不斷受益,我們學校的老師在教學中結合低年級數學學習的內容,制定了結合動手操作,講清算理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一邊動手操做,同時把自己的思路想法表達出來,這樣對于計算的算理掌握得更加清楚,明確了算理,學生才能掌握算法,最終達到準確計算的目的。以一年級下冊《拔蘿卜》一課為例。老師讓學生拿出小棒和計數器去實際操作,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計算的道理。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算法,并用小棒解釋為什么可以這樣算,這樣就使學生的思考過程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在借助小棒計算時,先把兩捆20根小棒與36結合起來,36+20=56(兩位數加整十數),56+3=59,所以36+23=59。之后再在計數器上撥一撥,邊撥邊說計算過程,驗證算法。最后再全班交流,說一說這兩種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最終幫助學生體會到無論先加哪個數,只要保證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即可。這樣在具體“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可視化情境中為豎式做準備。
(二)中年級分析數量關系,理清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脈相承的過程,在低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到了中年級知識逐步變難,特別是一些解決問題的題目,需要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理清思路,這個時候學生的準確表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教給學生用分析和綜合兩種方法來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例如首先應該教會學生的是對于一些特殊的數字和信息中出現的一些關鍵詞入手提問。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思路,分析數量關系,還可以找到答題的關鍵和解決做題中要注意的地方。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乘法分配律》一課,學生先用兩種方法算出需要的瓷磚數量,在分析題意的時候學生自己說清楚先算正面貼了多少塊,再算側面貼了多少塊,再把兩部分合起來;還可以先算一行一共有多少塊,再算能擺多少行,學生在不斷的講題過程中自己弄明白的就是3個10和5個10合起來就是8個10,也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關鍵,就是在這樣講題的過程中學生搞明白數量關系,并建立模型,形成技能。
(三)高年級數形結合,不斷質疑,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高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不斷地正確表達自己解題思路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質疑”。學生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在這樣不斷質疑的過程中,學生能獨立研究,能發現問題,這說明學生真的研究了,真的思考了,這種獨立思考的過程是學習數學中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
根據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就是孩子們根本不會的,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問題;一類是書上的解題過程和自己獨立解題的思路不一樣,沒看明白的問題;還有一類就是孩子們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提出更深入更有價值的問題。
五年級上學習小數除法的一節數學課。例題是豎式計算36.9÷6=?這道題的答案是6.15。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老師問孩子們在預習的時候遇到什么樣的問題?一個孩子結合自己書上獨立試做的結果問老師這道題我的結果是6.1……3可以嗎?可以說孩子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有價值,這就是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不相同的地方,整數除法可以有余數,可是小數除法就要在余數的基礎上添0繼續除,而且非常關鍵的是余數并不是3,而是0.3,這正是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不一樣的地方,也是學生學習的核心,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質疑中產生了。
準確的數學表達讓學生的思維靈活展現,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水平有顯著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堅持開展發現式、探究式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促使他們學會思考,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思維的空間,給予他們展露思維的機會,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素養就會在日積月累中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
[2]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M]金鶯蓮 洪超 裴新寧譯;教育科學出版社.
[3]李金釗.基于腦的課堂教學—框架設計與實踐應用[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實驗小學 11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