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偉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群眾的生活以及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小學教育階段就加強了信息技術教育力度,現階段,在小學信息技術的實際教學活動中,并未具備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缺乏現代化的培養觀念,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并未達到理想狀態。本文深入探究了以促進學生形成計算思維為根本目的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算思維;探究
引言
所謂的計算思維,其主要是以計算機科學為載體的一種概念性思維,是體現計算機科學的主體概念以及思維。其屬于一種有效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現代化方法,可以在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進行廣泛引用。相比于形象思維的解題方式,計算思維具有較大的差別,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因此,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幫助學生形成計算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成長為全能型人才,滿足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較強的計算思維進行了探究。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其產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與其扮演優秀的教學者角色,不如努力做一個優秀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收發電子郵件”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構建這樣一個教學場景。讓學生扮演買家角色,為其布置任務,如,通過網絡進行訂貨。現階段具有豐富多樣化的訂貨方式,為了實現理想效果,通過合理的價錢購買最優質的貨品,學生需要如何做?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采用哪種方式與供貨商交流和溝通,才能獲取可靠信息和理想報價。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懂得不同的角色,在實際交流過程中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措辭,進而讓學生的思維運用能力和溝通能力實現有效提高。[1]
二、通過多角度為學生傳授知識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從表面上看并不多,同時比較枯燥乏味,教師應積極延伸教學內容,讓其變得豐富多彩,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積累的生活經驗,將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融入課本知識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實用途徑。在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在針對“漢字輸入”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一下使用電腦和手機兩種不同的打字方式存在什么樣的區別,電腦鍵盤設置相比于手機有什么不同,他們設置的原理是什么?在學生親自體驗之后能夠發現,兩種產品存在大不相同的設計,盡管是同一型號的手機,其輸入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別,其導致差別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于設計的不同,可能對打字的手速以及操作的便利性造成哪方面的影響,這些內容存在較強的延伸性。在這種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先實踐后學習,拓展教學認知范圍
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計算思維,即要求學生能夠對計算機科學家所形成的思維模式進行習慣性模仿和應用,在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能夠基于多維度、全方位的層面去思考。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因為信息技術課程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以及操作性,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展開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實踐過程潛移默化地體驗計算思維,同時為思維認知的拓展打下基礎。教師應最大限度利用手中的教學資源,盡量帶領學生在電腦上親手操作,并引導學生精心完成課前預習,在正式上課時善于動手操作,教師只需要為學生詳細講解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并時刻注意學生的整個操作過程,如果發現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則及時給予提醒和正確指導。例如,教師在講解“畫龍點睛寫標題”相關內容時,因為學生初步學習Word,對其具備的文字處理系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本節課形式多樣、色彩絢麗的藝術標題又很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去設計“五一”校園勞動節活動的標題,深入探索和發現藝術字的多樣化形式和不同功能,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形式進行交流和總結探索結果,引導學生先進行實踐操作,再深入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計算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又如,教師在講解“圖文并茂美文章”一課的時候,教師應當教會學生怎樣正確下載圖片,并引導學生為自己的作文合理配圖,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計算機或者互聯網等多種方式來呈現自己的作品,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計算思維。[2]
四、課堂表述具有條理性和邏輯性,促使學生得到思維的不斷拓展
計算思維具有十分復雜的表述以及內化形式,所包含的知識范圍以及思維模式還無法被小學生理解和接受,基于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計算思維時必須逐層分析、循序漸進、由淺至深的進行,在相關知識點的實際講解過程中,必須明確指出不同內容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和聯系,并完善知識架構,為學生帶來一目了然的體驗,教師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整合各個知識點,其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進而準確把握問題的正確解決步驟和技巧,同時能夠全面性、整體性地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分析以及解決,教師還可以構建生活化或者游戲化形式的教學情境,以此促進學生得到計算思維的開發,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鑒定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設計制作標志”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校徽進行詳細講解,帶領學生學習各種各樣的標志,引導學生認識設計標識的真正意義,同時幫助學生學習Word系統中自選圖形的有效應用,并讓學生做到熟練掌握。一步步拆解學習任務,再結合具體情況來合理疊加知識。
結語
有效培養小學生較強的計算思維,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具備一定的條理性和邏輯性,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計算思維的形成十分重要。教師應積極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組織學生先進行實踐操作再深入學習,以此更好的幫助學生形成計算思維,讓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計算思維,實現思維模式的不斷拓展,進而為學生后期的學習以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啟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5):63.
[2]匡元軍.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46):65-66.
青田縣城東實驗小學 浙江 麗水 323900ABA36BA1-09E8-4F5D-9D91-2D17B76D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