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紋紡
摘要:以407名高中生為被試,運用《客觀社會階層量表》、《MacArthur主觀社會階層量表》和《金錢態度量表》進行測量研究。考察了高中生主客觀社會階層和金錢態度的關系。
關鍵詞:主觀社會階層;客觀社會階層;金錢態度
1 引言
1.1 文獻綜述
1.1.1 社會階層的內涵及其衡量指標
近年來社會階層(social class)逐漸受到心理學家的關注。社會階層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地位差異,它取決于個體所擁有的物質財富、社會資源(收入、教育和職業)以及與他人比較時,知覺到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Kraus MW, 2012)。與社會階層相近的一個概念是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在文獻中二者常常交替使用。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是家庭經濟和教育水平的代表,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創造的家庭環境(師保國 和 申繼亮, 2007)。研究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作為個體發展的物理環境既能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社會發展,也會通過影響父母教養行為(徐夫真, 張文新, & 張玲玲, 2009)。
1.1.2 金錢態度的含義極其心理學意義
金錢態度是指個人對金錢的價值觀念、金錢的倫理、金錢所代表意義的認知等(Yamauchi & Temler, 1982)。Tang(1995)提到人類對金錢的態度是對過去生活經驗的總結。蔡瑞華(2000)認為金錢態度是個人對金錢相關事物所持有的一種持久且一致的行為傾向,包含對事物的評價、感覺及反應。(于建原 和 謝丹, 2007)認為金錢態度是指個人對金錢及相關事物所持的一種相當持久且一致的行為傾向,包含對事物的評價、感覺與反應。
1.2 問題的提出
縱觀國內外有關社會階層和金錢態度兩個研究領域,各自具有不少的研究。將兩者結合進行探討的研究中,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完善。
第一,以往研究測量個體社會階層時,大多數測量均以客觀社會階層來表述,但是使用客觀社會階層測量社會階層時存在以下問題:(1)以客觀尺度來衡量社會成員的等級地位時,若社會成員的主觀感受與客觀階層不一致,階層的標簽就失去其意義。(2)研究表明,在中國確實存在社會階層的主觀與客觀不一致的問題( 王春光,李煒,2002) 。(3)社會階層的主觀指標比客觀指標具有更好的預測效度(Sakurai et al., 2010)。故此,將單一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作為社會階層的測量指標是有問題的,本研究同時考察主客觀階層的共同影響。
第二,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在高中生內部作人口統計學變量的比較研究,缺乏對高中生家庭背景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人們對錢的態度是他們過去生活經驗的總結,這些不同的態度是通過個體的中小學社會化過程中,父母的收入、教育、社會階層、信仰、育兒實踐,和貨幣的習慣而影響的,因此進一步討論家庭社會階層和金錢態度的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Furnham, 1984)。
2研究意義
社會階層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客觀的物質資源和主觀的社會地位導致了高低社會階層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家庭環境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有研究表明,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大腦更小,那些來自較低社會經濟階層的嬰兒的大腦要比那些富裕家庭嬰兒的大腦小。這一系列實驗證明了不同生活環境造成了不同的心理渴求,導致部分兒童對錢幣的夸大認知,而金錢態度中包含了金錢認知的成分,因此金錢態度會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
3討論
3.1 高中生金錢態度各維度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比較分析
3.1.1 性別高中生在金錢態度上的差異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性別高中生在權力-名望維度,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洪雷, 曹慧, & 方格, 2009)。相關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有重視金錢是權利的象征以及男性更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這主要是受傳統的社會性別角色影響,具體來說男性一直是根據社會性別理論,男性扮演的一直是養家糊口的角色,而女性則相對比較輕松。盡管現今的女性進入職場,但是養家的重擔還是由男性承擔,男生更在意金錢代表的權利作用。一般來說,我們的研究發現,男性更有可能把錢看作是權力象征、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獲得就業,男性變得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家庭責任。
證據表明男性更有可能用金錢作為評估的工具。這些研究成果可以合理的解釋,因為人們通常認為社會根據他們承擔執行的角色,也就是說,他們成為主要的經濟支柱。與女性相比,男性更關注預算維度的資金規模。現有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女性更有可能認為,他們更少控制自己的財務狀況。亦有研究表明男女在焦慮維度無差異(Lim, Teo, & Loo, 2003)。
3.1.2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金錢態度上的差異
本研究將高中生出生分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兩類,在研究中發現:在維持-保留、權利名望維度上,獨生子女的得分均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這與(王馨竹, 2011)等人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21 世紀的高中生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的寵溺程度也和他們形成的金錢觀有直接的聯系(李丹濤, 2010)。獨生子女受到家里所有人的關注,平時得到的零花錢會比非獨生子女更多,金錢經驗比較豐富,這使得他們對金錢的規劃上,更加謹慎。
3.1.3 不同家庭生活區域高中生金錢態度上的差異
根據前文對不同生活區域差異可以知道,不同家庭生活區域的高中生在維持—保留、不信任、權利名望維度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在維持-保留維度上,城市高中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城鎮高中生和農村高中生,可能是由于城市高中生手中相對更多的零用錢,從小就受到了各種商品的誘惑,對此他們已經形成一種免疫,在消費上與一定的規劃,而且由于城市高中生可能收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將來的保障而非一時的消費。
在不信任維度上,城市高中生被試的得分顯著高于城鎮高中生被試,表明城市高中生在金錢的使用上比城鎮高中生更猶豫、抱有懷疑的態度,可能原因是大城市的小孩從小接觸到各類商品的不同價格,他們在購買物品時,會進行各方面的比較,在消費時常常表現出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而農村高中生得分顯著高于城鎮高中生,說明農村高中生在使用金錢時比城鎮高中生更猶豫不決。農村家庭收入比較低,可能是收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農村家庭小孩在使用金錢時,也表現出比較不信任。
參考文獻:
[1]常若松, 王馨竹. (2010a). 大學生金錢態度的跨文化研究.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 48-53.
[2]常若松, 王馨竹. (2010b). 大學生金錢態度的跨文化研究.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3(1), 48-53.
南寧市武鳴區武鳴高級中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 5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