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
摘要:社會治理創新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國家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社區教育是我國社會治理創新的關鍵環節,其發展的情況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相關部門應該在積極梳理社區教育與社會治療創新兩者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的基礎上,找出社區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創新社區教育模式,為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社會治理創新;社區教育;新發展
引言
社區教育不僅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是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相關部門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腳步,加強黨的領導工作力度,才能在促進基層社區自治水平有效提升的基礎上,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1、社區教育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作用
1.1社區教育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
社會治理創新也就是政府主導,社區、居民等多方參與的一種新型的治理模式。隨著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社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相關部門應該在積極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理念時,合理利用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等資源,建立多渠道立體化社區居民教育模式,推動社區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1.2社區教育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載體
社會治理創新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所以,相關部門在開展社會治理工作時,應該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的方式,疏導社區居民的心理障礙,解決鄰里之間存在的矛盾,從而達到有效降低社會治理成本的目的。此外,相關部門在開展社區教育時,應該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向社區居民宣傳黨的政策方針、惠民政策、先進人物與事跡等教育內容,為傳承和弘揚社會正能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氛圍,才能在培養社區居民養成正確價值觀與責任感的前提下,推動社區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1.3社區教育是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效手段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大批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成為新市民,這些來自于不同成長背景的人進入到城市中,在面對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節奏是,難免出現形同陌路且缺乏社區歸屬感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應該通過開展社區教育活動的方式,運用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調動社區居民參加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在增強社區居民社區安全感、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基礎上,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確保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有序開展。
2、社區教育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發展
2.1重構主體角色,建立多元主體協同關系
傳統的以政府主導為基礎的,社區居委會負責管理的社區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絕大多數社區居民提出的多元化學習需求。所以,政府部門必須重構其在社區教育健康穩定發展中的角色,準確定位政府、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通過建立多元主體協同治理體系的方式,提高社區教育工作的成效。雖然人們已經習慣了服從政府行政命令管理的方式,但是由于政府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特別是在面對新經濟常態下出現的城市社區病等問題時,如果只是單純依靠政府力量顯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從依從過度注重政府作用、輕視社會主體作用、排斥市場基礎作用的傳統思想中徹底解放出來,通過樹立以政府主導、社會主體、市場基礎理念相互結合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在這其中政府主導作用,也就是充分發揮政府的目標導向、正常引領、法律保障、監督服務等職能作用,而不是再像以往那樣單純的主宰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就是說,各級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優化組合社區教育管理權、事物權等相關部門的方式,幫助各部門擺脫各自為政的局面,建立全新的統籌社區教育事務管理系統,創新社區教育的理念,為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社會主體也就是徹底改變以往社區力量被動參與社區教育的現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為社區教育發展主體力量的優勢,嚴格的按照社區教育發展的要求,尊重各個參與主體的意愿,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教育的熱情,營造良好的社區教育事業發展氛圍。市場基礎也就是相關部門必須嚴格的按照市場發展規律開展社區教育活動,探索社區教育與市場發展的契合點,推動社區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2.2深化法規制度,有效改革運行機制
法律法規發揮的強制性作用是保證社區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關鍵。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于2011年明確指出,我國教育部門不僅已經加大了與社區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的調研論證工作投入力度,而且充分認識到了社區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這些都進一步說明,我國已經加快了社區教育政策立法工作的推進步伐。所以,為了推動我國社區教育政策的順利實施,相關部門必須嚴格的按照社區教育事業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充分考慮社區發展需求,整理和制定符合社區教育政策制定與實施的整體思路。(2)完善現有社區教育政策,制定全新的社區教育政策體系。(3)加大社區教育政策實施環節監督的力度,確保社區教育事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了確保我國社區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應該建立融合政策保障、協商決策、監督評價以及資源共享為一體的保障機制。(1)政策保障機制。政策保障是社區教育穩步發展的基礎,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從從法律層面上明確規定社區教育的定位、功能、含義、任務、程序以及繁忙時。從微觀層面上賦予社區教育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徹底改變傳統財政撥付的經費支持方式,合理運用政府采購招標策略,確保社區經費使用的合理性與高效性。(2)協商決策機制。制定完善的協調各個相關主體矛盾與沖突的規則,確保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推動社區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3)監督評價機制。充分發揮監督評價機制的目標導向、問題診斷、分等鑒定功能,提高社區教育的質量。嚴格的按照社區教育事業發展的特點,建立開放性的社區教育督導評價機制,運用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評價社區教育開展成效。(4)資源共享機制。資源共享機制是為了確保資源效益最大化而搭建的平臺,該機制的建立不僅實現了顯性資源的整合,而且通過對隱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確保了社區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2.3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完善社區教育發展
網絡教育為社區教育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所以,相關部門在積極推動社區教育時,應該將資源系統詳細的劃分為學校、行業、社會教育等相關資源系統,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系統的基石作用,為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保障。政府部門在積極推動社區教育事業時,應該充分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從整體上統籌協調相關資源,才能體現出社區教育的功能。首先,進一步強化政府部門在整合開發社區教育資源方面的職能作用,合理運用相關的政策規范社區教育資源,同時鼓勵個人與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社區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其次,政府、市場、社會必須按照分層推進的原則加大對社區教育資源投入的力度。從人、財、物等可量化資源的投入著手,管理社區教育資源的管理和投入,保證社區教育事業發展的資金。最后,積極探索和研究構建社區教育發展平臺的思路。社區教育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必須以不同社區的特質、不同資源的特點以及居民信息等為主,將滿足社區居民需求作為基礎,嚴格的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和要求,保證現代信息技術與社區教育的有機融合,推動社區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社會治理創新離不開社區教育的深度參與和整合,社區教育既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社會治理創新發展的依托。雖然當前我國的社區教育發展水平,已經無法滿足社會治理創新的要求,但是相信社區教育在未來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社會治理創新在國家綜合治理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楊杰.社會治理創新對社區教育發展的影響初探[J].情感讀本,2020,03:67.
[2]侯懷銀,尚瑞茜.社會治理創新視域下的社區教育新發展[J].終身教育研究,2017,2806:12-17.
[3]呂宣玲.社會治理創新對社區教育發展的影響研究[J].成才之路,2017,01:20-21.
衢州廣播電視大學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