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也越發重視新農村建設。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入了關鍵期,會直接影響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農村經濟發展進入到了關鍵期。下文中,將主要針對新農村建設中開展林果技術服務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提出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林果技術服務;有效措施
三農問題主要指農村、農民、農業,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該問題得到了重視。農村群體開始走向小康道路,但是未能真正實現全民集體小康社會。在黨的十六大會議上,我國有明確提出了統籌城鄉,將其作為依據實現三農建設問題。在這一背景下,發展林業經濟是新機遇,不僅能解決農民溫飽問題,還能帶動農業經濟發展。
1 林果技術服務存在的問題
1.1 觀念守舊落后
在農業產業化背景下,農產品與附加值占比較大,農民主體開始出現重商輕農的思想,部分文化層次比較高,接收能力比較強的農民主體開始轉變思想,脫離基礎農業。傳統舊機經濟體制的農民主體成為了勞作主體,老齡化的農民主體,缺少遠瞻性,缺少先進的思想觀念,只顧眼前的溫飽,沒有意識到投資致富的重要性[1]。這一類人的思想比較落后,將林果產業作為副產業對待,導致后期經營管理不夠規范,規范化管理得不到落實,很難實施精細化管理,經濟收益比較低,成效不理想[2]。
1.2 土地流轉問題
林果技術服務決定了林果經濟成果質量,和林果業土壤有直接的聯系,土壤好壞與土壤肥力是最主要的問題。從土地管轄范疇可以了解到,這一類土地一般由土地管理行政部門管理。條例有明確規定,土地屬于農民保護范圍,土地管理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條例阻止。部分農民希望獲得林業土地的處置權,受國家土地例行制度的影響,農民無法按照意愿開發,不愿轉讓。有能力的散戶沒有使用權,矛盾問題加劇,導致林果業發展困難。
1.3 技術問題
林果業發展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相關部門應當通過各種手段對農民進行培訓,組建技術隊伍,但是技術能力提升較慢,對林果業的發展極其不利。當前,基層林果技術人員對技術推廣工作不夠重視,耗用的時間精力比較少,時間都被行政性事務占用,降低了農民積極性[3]。存在著許多制約行為問題,在新農村轉型的關鍵期,應當將林果技術服務作為工程建設重點,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其持續發展[4]。
1.4 建設推廣資金不足
在基層推廣林果技術服務中,建設經費一般來源于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對其的投入主要在于技術人員,需要兼顧工資問題,提高其待遇,留住人才。部分技術人員的工資問題得不到解決,比如:技術推廣、專用地建設等等,投入經費不足會導致其無法正常開展,缺少專項資金,林果技術服務建設比較被動,對其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5]。
1.5 技術人員素質問題
針對林果技術服務建設的技術工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綜合素質、理論知識等各個方面的培養。在技術人員中,大中專畢業生占比較大,應當將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部分從業人員缺少實踐經驗,能力有限,技術人員的素質水平高低決定了林果技術服務工作成效。由此可見,技術人員素質的重要性,應當樹立技術人員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更新相關技術,做好培訓工作。發展優質品種,開展科技培訓工作,培訓該專業的骨干,推廣新技術,做好專業技術的跟蹤服務,將林果技術服務細化至個人[6]。
2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開展林果技術服務的措施
2.1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觀念
(1)做好組織領導工作,提升管理人員責任感
在實際工作中,建立分級管理機制,明確工作責任,推動林果發展經濟。實施定點包干機制,合理部署各項工作,積極引進最新的工藝技術,明確新果種嫁接技術的重點。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制定服務計劃,確保其符合林果技術服務需求,以季度與年度為單位,采取可行的服務計劃,其中包括服務技術的內容、方案等各個方面,在經過審批后,加大執行力度。
(2)人員發揮到位,立足資源優勢
在林果技術服務工作開展前期,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活動,提高林果的實用價值,聘用優秀的從業人員,將其安排至生產前線中。采用有效的推廣技術,擴大傳遞范圍,使農民對林果服務經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轉變農民落后的觀念。改變發展與服務,從過去的行政命令到示范引導,改變種植、養殖、品種。
對林果產業土地資源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詳細記錄林果土壤特征等信息,確定林果產業經濟發展模式,利用退耕還林、扶貧等模式,結合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地方政策,對整體結構進行完善,解決土地流轉與征用之間存在的矛盾,為其提供可行的措施。
(3)有效轉變工作方法,提升林果服務創新性
傳統形式下的林果技術服務方式,具有無法滿足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問題,這就要保證工作方法轉變到位,如從最初階段單純抓發展,向發展與服務一起抓的模式轉變;有原本執政命令,向示范引導形式進行轉變;由最初單純種植,向種植、養殖、品種改造并重結構進行中轉變。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現代化社會新農村 建設要求,也能提升林果服務質量,甚至對于提升林果服務創新性也具有重要幫助。
2.2 強化林果技術從業人員技能,組織開展培訓活動
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技術監管,定期抽查開展績效考核,了解林果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通過抽查,制定服務計劃內容,明確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履行工作職責,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整,提出整改建議,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該工作。專業技術人員應當積極總結年度計劃反饋,篩選有價值的信息,滿足作業需求,確保林果生產經營能夠滿足協議要求。定期開展年底回訪活動,加強執行力度,對經營效益進行分析,作出客觀的評價,根據結果評判考核業績,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設置獎懲機制。對服務效果進行打分,未達到標準的技術服務,必須給予處罰,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工作。
2.3 加大各項投入力度,滿足新農村建設要求
在林果經濟生產中,結合退耕還林、建設工程等工程,明確發展方向,將發展現狀作為依據,規范該工作,朝著規范的方向發展,上下聯合進行林果技術服務建設。加大組織宣傳力度,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先做好基層組織,再拓寬宣傳渠道,比如:報紙、廣播等形式,對其進行創新,逐步完成林果技術建設。實施激勵政策措施,有償轉讓土地使用權,依法執行,在雙方自愿的前提下,開發土地,賦予農戶相應的權利。
健全技術服務體系,強化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對農民進行培訓,做好種苗管理,選出優質品種。除了培訓工作以外,農民需要加深對林果技術服務建設的認識,在保護生物植被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做好整地清理工作,為林果技術服務工程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推行新品種,對其進行改良,適應社會需求。2.4完善績效測評考核機制,提升林果生產經營效益
在不斷強化林果技術從業人員的績效測評考核機制期間,非常關鍵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委派專業人員,進行技術進度、定期抽查,從而保證更好的將對林果技術人員的績效考核工作落實到實處。比如:在實際抽查期間,發現林果技術人員沒能按照標準要求履行工作職責,而是按照自行制定的服務計劃開展工作,就要就結合具體狀況,提出科學有效的整改意見,甚至也要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工作。不僅如此,專業技術人員在完成每一個階段的任務之后,也要對上一季度,或是上一年度的工作狀況進行總結和反饋,既要精準提取出具有實用性的信息,也要保證林果經營生產工作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不斷加強年底好回訪活動執行力度,主要目的客觀且全面的分析林果農業生產經營效益、生產情況,之后再結合最終結果,對林業技術服務人員的業績進行考核,進而最大程度上滿足現代化社會林果技術服務質量提升要求,保證獎懲機制充分發揮應用作用。
3 結語
根據上文可以得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產業化經濟發展迅速,在新農村建設中積極開展這一工作,做好林果技術服務,能夠提高新農村的經濟效益,為農民的經濟收入提供保障。農業主體與林果經濟共同發展,引進最新的方法,總結工作經驗,完善基礎性工作,提高林果技術服務工作的標準;同時也要做好加強組織領導、組織開展培訓活動、加大各項投入力度、完善績效測評考核機制等多項工作,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的基礎上,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 吳紅英,蘇新明.肅州區戈壁設施林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2):258.
[2] 張帥,郭鑫彤,劉姝玉,等.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在林果業種植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618(9):111.
[3] 韋海星.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種植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9,456(15):80.
[4] 劉樹紅.基層林果經濟的技術推廣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673(11):159.
[5] 仁青卓瑪.關于經濟林果種植技術的研究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9,39(20):87-88.
[6] 劉兵.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中的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