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沂水縣龍家圈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魏然杰
種植花生之前,調理土壤質地和結構,使水、氣和肥料適合針刺莢的形成。播種時,選擇播種期,確定開花期對溫度、光照和水分的基本要求。豆莢期則是以整苗和壯苗為基礎,在開花初期培土迎針,以促進下部針的結莢形成。對幼苗施氮肥和鈣肥,以滿足植物生長和豆莢發育生長的需要。應適當使用生長調節劑,防止過度生長,抑制無效的針生長,調和植物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
花生花期至結果期是生命中生長發育最活躍的時期,枝、葉面積在一生中達到最大,豆莢等生殖器官發育完全。中期植被生長量大,田間通風透光差,高溫高濕期病蟲害多發,它促進了植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衡,會導致倒伏,所以做好中期田間管理工作是花生高產的重要環節。
1.矮壯素。矮壯素是一種常用的生長調節劑,能夠比較有效地抑制植物細胞上的伸長,使植株不斷的變矮,使莖更粗,節間也變的縮短,逐步提高植物上的抗倒伏能力。通常播種在肥力高、過度營養生長的花生田,一般在花期使用,增產增質效果明顯。
2.赤霉素。主要用于花期噴灑,一般從裸花到盛開噴灑,效果較好。盛花期使用時,濃度不宜太高,主要是為了保護坐花量,最終增加花生的產量。
為確保花生穩定生長,首先是選擇花生品種。在播種前應采取合理措施對種子進行處理,提高發芽率。選擇種子時,一定要從正規種子公司提供的花生種子,選擇好的個體種子。此外,要按照顆粒大小對種子進行分類,在同一地區種植同等級的種子,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剔除過小、外觀差的種子。播種作業開始前,必須將種子去皮曬干,并嚴格控制時間和質量,使種子表皮不受時間過長或其他因素損壞,影響播種作業。
種植深度對花生生長有影響,一般花生種植深度應在5厘米左右。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實際墑情,遵循“不深、不淺、不濕”的原則。因此,在種植過程中,要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確定種植深度。對于沙地,應適當增加種植深度,但對于花生的正常生長來說,種植深度不應超過7厘米。對于黏土地,考慮到土壤比較黏,種植深度應調整為淺種植,但種植深度至少應為3厘米,以保證花生的正常生長。
1.病蟲害防治工作。在花生生長過程中,病蟲害會對花生的產量及質量產生非常大的不利影響。花生常見病蟲害有青枯病、葉斑病、銹病等,會嚴重影響花生的產量及相關的品質。因此,必須堅持早治療的原則,及時的發現植株病蟲害,并及時的進行處理。以青枯病防治為例,可在病害早期使用硫酸鏈霉素進行治療,及時的消滅病蟲害,保證花生的正常生長,提高花生的產量和品質。
2.種苗補缺。為有效提高質量和產量,必須保證在花生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對花生苗進行檢查,及時彌補田間缺苗。另外,在補苗過程中,可以先將種子處理發芽,等花生長成兩個子葉后,再將花生移栽到土壤中,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成活率。
3.科學施肥。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施肥。通常,施肥應在以下時期進行:首先,是開花期的施肥工作。農田適當施用植物灰分和過磷酸鈣,保證花生正常生長。其次,在豆莢期間,要觀察花生的實際生長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施用強莢肥,增加莢果數,提高花生產量。在花生生長的中后期,應施用混合肥料,以促進花生的生長,補充各種養分。在最后,可以在結果期加強花生對尿素的施用量,增強花生成果的生長效果。
3.雜草防治。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有必要進行田間護理和除草,使花生有良好的生長條件。根據山東地區的特點,可采用乙氯化物處理土地,避免農田雜草,促進花生快速生長。在進行田間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將雜草清理工作貫徹執行在整個花生生長周期,提升其整體發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