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繼華
安陸市實驗小學“經典誦讀與師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校本課程的研討,在青山綠水間萌芽,循著先賢足跡,發掘地域文化,以詩歌教育為突破口著力打造詩雅文化,追求“情感出詩、語言如詩、行為是詩”的詩雅境界,讓詩詞之花處處盛開。
建設詩意校園。晨曦中,一條悠長的柏油路曲徑通幽,鋪滿了爬山虎的綠墻綿延而下,綠蔭掩映的石階深處,翠竹亭亭的竹林中,寬袍廣袖、古樸敦厚的孔子畫像下,師生肅立,齊思“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育真諦……門廳文化墻上,畫像上圣人們的目光注視著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將千百年來積累的經典詩文一一傳承,如春雨綿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這里,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墻一廊,都成了知識的載體,滿載著中華經典詩詞的精髓,從歷史中搖曳而來,以文養德,以文立身,于無聲中悄然習得,且行且學,且讀且解。
如何將經典誦讀拓展至語文教學之外,滲透進課堂,延伸至生活中?如何讓老師愛上經典,愛上誦讀?如何于詩情畫意中讓師生的生命詩意找到棲息之地……學校從觀看特級教師的精彩課例開始,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沙龍與詩詞研討活動,邀請名師舉辦講座,引導教師在積累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經典誦讀與素養提升的關系,從而創造性地開展詩教活動。利用“晨讀、午誦、暮省”零碎的時間落實語言積累,學校“見縫插針”“聚沙成塔”,師生“吾日三省吾身”,大課間活動時,操場上師生齊誦,儒雅有禮,經典文化浸潤心靈。
搭建創意舞臺。古詩文誦讀是學校最熱門的創意比賽,以班級為單位的古詩文誦讀比賽常賽常新,學生的表現精彩迭出。元旦晚會上,老師以經典詩文為載體,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演繹,或邊誦邊舞,或角色扮演,或團隊出演,或聲樂和鳴,鼓瑟吹笙,再現詩詞盛世的輝煌與燦爛。在與社區聯辦的重陽節聯歡會上,實小人將經典誦讀活動輻射到社會。精神矍鑠的老人們牽著孩子們的手,大型歌舞節目《弟子規》將“傳承”的意義完美呈現。“名家經典”誦讀比賽、“我的中國夢經典吟讀”比賽……處處閃現著實小人愛經典、愛誦讀,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身影。
經典誦讀喚醒實小師生的詩樣情懷,既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生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瑰麗,更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燦爛與“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風骨……時光流逝,經典在時間長河里蔓延得如此深遠。
恣意生長。持之以恒的努力換來豐碩的成果。詩教已經不再是一項簡簡單單的課題研究,它已經融入學校每一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已成為扎根于實小人心靈深處的自覺行為。在經典誦讀的濡染下,儒雅的氣質在師生身上逐漸體現,校風校貌、班風班貌悄然發生變化。教師寬厚仁和,學生謙恭有禮又活潑天真,全校師生更文明,更具書卷氣。
在安陸市首屆詩詞朗誦競賽中,陸雅菲同學一舉奪魁,學校“進文詩社”師生的多篇小詩也在《安陸詩詞》上發表,部分優秀學生的個人詩集也已匯編。那一首首工整優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支支短笛,吹奏出動人的曲調,使人遐想,讓人感嘆,給人振奮,催人奮進。
詩香詞韻,濡染師生的心靈,提升校園的品位,有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給學校注入活力,給師生帶來無窮樂趣,使實小素質教育步入一個嶄新的天地。從一腔愛國情、上下求索的屈原到“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到“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李白,詩教活動從校園到社會,達到“以詩育德、以詩啟智、以詩塑美”的目標。
回首經典誦讀課題研討的每一步,仿佛觸摸到詩仙李白的一角衣襟。詩仙千年之前偶爾的一次流連,將詩的種子播撒,直至萌芽生長,經典誦讀帶著先賢的靈氣,像泉水流進實驗小學師生的心田……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