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襄陽市三原幼兒園根據園所實際情況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確定了品格教育為園所文化建設的重點。
襄陽市三原幼兒園以“三原”為核心關鍵詞命名。“三”字和“原”字組合在一起可想象為“源”字,有“源頭”之意,代表幼兒園是幼兒第一次集體生活的“源頭”,這是“三原”的第一層含義。“三原”又指色彩中的紅、黃、藍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調配出所有顏色,繪就出五彩繽紛的畫卷,這是“三原”的第二層含義。“繪就”有描繪、繪畫的含義,“底色”有第一層顏色、基礎顏色的含義,結合“三原”的兩層含義,園所將辦園理念確定為“繪就最美底色”。
園所位于城鄉接合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較多,而且大多數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很多家長給了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忽略了孩子的品格教育。基于此,園所圍繞“接納、感恩、守序、善學、勇敢、自信、盡責”七個方面展開品格教育。
園所在進行環境創設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了階梯式的劃分。小班主要以“接納、感恩”為主題,引導幼兒學會接納新朋友、新老師、新環境,接納每一件美好的事物。中班主要以“守序、善學”為主題,在環境創設中滲透遵守規則、懂得謙讓的培養目標,教育幼兒在家做個好孩子,在園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培養幼兒“樂學善學”的良好習慣,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大班主要以“勇敢、自信、盡責”為主題,培養幼兒不怕困難、不怕挫折、懂得堅持的良好品格。
開展品格教育活動時,園所教師也有很多創新做法。如:情境創設法,讓幼兒在模擬的或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嘗試;前后比較法,將幼兒的行為表現如實拍攝記錄下來,讓幼兒在觀察、比較、分析、商討中明辨是非;分解練習法,將復雜的動作進行分解,變為一個個幼兒通過努力能夠完成的動作,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在日常教學中,園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真正發揮故事在培育幼兒習慣上的積極作用,并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想法。例如,教師組織幼兒開展《小猴摘桃》《小羊過橋》等表演活動,一方面讓幼兒了解故事情節,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挖掘故事蘊含的教育價值,創設情境,讓幼兒在真實體驗中養成不爭不搶、耐心排隊的良好品質。
園所以“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節日為契機,開展感恩實踐教育,鼓勵幼兒每天為家人做一件小事,引導幼兒體驗愛、關心、尊重等美好情感。園所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厚植幼兒愛黨愛國愛家情懷,在幼兒心中播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種子。
園所充分利用標識功能,促進幼兒良好品格的形成:在樓梯上貼上“小腳印”,提醒幼兒上下樓梯排好隊、靠右走;在玩具區貼上分類標識,引導幼兒玩完玩具后按照標識擺放;讓幼兒參與規則設計,制作規則卡片,促進幼兒自覺遵守規則。
幼兒園里也會有特殊的幼兒,有的特別好動、特別調皮。針對這些幼兒,園所會進行個案的追蹤觀察,從幼兒的行為中解讀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或尋找答案,認真做好觀察記錄,分析原因,研究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規范。
家園共育是對家園雙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追求習慣養成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園所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扎實深入的家園聯系活動,如召開家長會、舉辦開放日活動、建立家園溝通宣傳欄、發放家園聯系手冊、“好品格養成”宣傳單等。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家園互相補充,相互理解,相得益彰,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園所在實施品格教育的過程中,編寫了品格教育教案集,完成了市級課題《幼兒良好品格養成的研究》,為品格教育的后續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