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張述林
在教育改革發展中,區域教研機構積極發揮教研的支撐作用,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助力初中教育質量提升。下面,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談談區域教研助力初中教育活力提升的基本路徑。
1.引領課程研究,提升課程育人活力
改革開放后,我國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學目標經歷了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三個階段的發展演變,反映了教學價值導向也經歷了從“學科知識”到“學科本質”再到“學科育人”的轉變,從而引導著學校課程教學不斷地回歸人、走向人、關注人、成就人,逐漸實現“把學生放在正中央”和“以人為本”。“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和課程落地無疑是教育領域最深刻的思想變革、理念轉換和實踐轉型。雖然這些變革、轉換和轉型起始于高中,但在實際教育教學實踐中,已經傳導到初中教育,所以,教研部門要引領這些變化在初中的實踐,促進核心素養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連續性、螺旋式培養,從而提升初中課程育人活力。
從具體實踐層面看,轉變教學觀念是提升初中課程育人活力的關鍵,所以,我們提倡課程育人的三大教學觀融合。首先,提倡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觀,教師從“德”和“人”的高度確立教學的發展方向,解決“為什么教”和“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其次,提倡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觀,教師從“課程”和“學習本質”的視角來確定教學的基本內容,解決“教什么”的問題。第三,提倡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觀,教師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相關活動,解決“怎么教”的問題。
2.指導校本教研,激發學校組織活力
中小學校本教研的主要功能應該由過去主要研究致力于分數提升的教學有效性向強調教學育人價值實現和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轉變。這種轉變要求校本教研要凝聚教師智慧,共同解決諸多重大實踐問題。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成為學校教育現代化和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途徑。
從實踐操作層面看,優化校本教研組織,是激發學校組織活力的保障,所以,我們提出構建專業化兼行政性的校本教研組織機制主張。首先,主張建立主題式、項目化校本教研組織形態,解決如傳統文化教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有較強專業性的特定主題的教學問題以及大單元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深度教學實施、學科基地建設等綜合性、系統性項目。主題式、項目化的組織形態有利于突出重點,整合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其次,主張強調專業主導、行政保障的組織運行機制,解決育人方式轉變中專業主線和學校運行中的部門協同問題,促進學校各要素相互協調、相互支持,不同的群體力量能夠形成一種合力,使學校充滿活力并人盡其能。第三,主張共生的組織生態,解決由傳統的教教材而形成的簡單教師之間的共存關系轉變為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內容建構、育人方式變革和評價創新等重大課題研究的共研、共建、共享的共生關系問題。
3.完善教學診斷,喚醒質量反思活力
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命題。2020年3月,《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正式發布,區域教研部門的綜合研判和教學指導要及時跟進,探索大綱命題與課程標準命題的銜接與過渡,研究用成熟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式指導初中教學改進和質量提升,喚醒教師對教學質量、學校對辦學質量的反思活力。
從實踐操作層面看,提高考試命題水平,是喚醒質量反思活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們要求在基于測試的教學診斷方面,試題命制要嚴格落實教育部的命題意見和北京市的實施辦法,提出三個要求。首先,要求努力創設符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的情境,設計合理的、創造性的應用任務,體現學科的應用價值,并通過觀測評價學生在陌生情境下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表現,對學生的素養發展情況作出比較科學的評判。其次,要求設計能體現深層次學科思維價值的問題,考查學生調動學習經驗等方面的認知能力,考查價值觀、意志力、科學態度等非智力因素,考查問題解答過程中對解題方法的自我監控、評價、判斷與決策等方面的元認知水平,從而實現對學生素養發展水平的科學測評。第三,要求重視考查創造性思維,設計探索性、開放性情境和任務,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促進探究能力的提升。
4.深化資源建設,點燃課程創新活力
指導教師深化課程資源建設,點燃課程創新活力,也是教研助力初中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工作。
從實踐操作層面看,提升課程領導力,是點燃教師課程創新活力的抓手,所以,我們重點在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指導教師樹立課程生成意識,積極開發“五育”并舉的課程資源。例如,實踐課程沒有固定的課程素材,需要教師自主開發課程資源。教師應樹立開發實踐課程資源的意識,制定清晰的實踐課程目標,圍繞課程目標對各種資源進行內容選擇和價值判斷。其次,指導校內外合作,共建課程。第三,指導課程統籌規劃。教師不僅要做“課程執行者”,而且要做“課程資源開發者”“課程設計者”與“課程評價者”。因此,在課程建設中,指導教師在課程設計上,要關注學科內容的聯系與整合;在實施中,要注重教學組織與應變智慧的積累;在學校之外,要注意處理好與合作者的關系,發揮課程共建的合力。
5.豐富教學展示,激活教師潛能活力
核心素養時代,教師的自身能力和自我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教研部門一方面在推進教師培訓課程上要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在促進教師成長上要搭建展示舞臺,給教師提供相互學習和超越的機會和場景,激發教師提升育人質量的動力。
從實踐操作層面看,不同層次的展示舞臺是激活教師潛能活力的重要平臺,所以,我們搭建了三級平臺。首先,搭建校級平臺。建議學校以專業發展為導向,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培訓、研究和展示,激發教師進行教學自我診斷與改進的行動研究活力。其次,搭建區級平臺,如“東興杯”“藍天杯”等基本功展示平臺,此外,還有課程資源平臺、課程基地平臺、課題研究平臺等,引導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激發教師專業成長活力。第三,搭建市級及以上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提升。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