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琴
在教育教學研究不斷深入的今天,信息技術教學該以什么形式展開更符合學生發展的需求呢?恰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進校園,課題組基于信息技術課的網絡優勢,構建開展了以學生為主體、基于網絡環境的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話題的主題式探究學習的研究。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形成學習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通過三個階段進行實踐。
階段一:閱讀理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文章,引發學生思考。在“快速瀏覽網絡信息”與“國粹京劇”的主題探究中,學生通過閱讀《國粹京劇》,交流自己的理解、思考,通過恰當運用“關鍵字”,進行網絡信息的快速瀏覽與學習。學生確立的研究點包括京劇行當我來講、臉譜研究、四大名旦與四大須生、京劇服飾探究、著名唱段賞析、京劇名家背后的故事等。興趣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網絡資料提供了支持,學生進入立足信息技術學習為暗線的個性化主題研究。
階段二:制訂計劃,制作主題作品。這一階段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立足信息技術學習,確定主題制訂計劃。例如,在“搜索信息”與“古代兵器”主題探究中,學生學習了搜索引擎的各部分名稱、功能,以及“主頁”的認識和設置、“收藏夾”的使用等專業網絡知識。同時,進行了十八般兵器、戰將與兵器、兵器文字的演變、中華兵器文化、兵器與人物等主題資料的搜索。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課時為傳統文化資料篩選,運用PPT制作主題作品。在“充實演示內容”和“江南園林”主題作品制作中,學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搜索的信息資料多且雜,偏離主題的內容不忍割舍,版面設計的學習制作工作量大、用時長。于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恰當表達層次清晰、主題鮮明的內容,整體把控時間以及小組成員的匯報分工。在學習小組合力完善研究主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究逐漸掌握信息技術技巧、知識,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增強合作交流能力。
階段三:小組協作匯報,互動交流收獲。匯報時,學生展現的知識、技能都比較熟練、扎實。發言時,小組成員循序漸進,學會聽提示輪流發言,關注伙伴發言及時補充。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專注的眼神、鎮定自信的語言……這就是研究的理想狀態、教學追求的目標。
課堂實踐的三個階段,形成了“自主探究、協作研究、互動學習、共同發展”的小組合作式互動研究過程。教師為學生創設適合他們和諧發展的主題式自主探究空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敢探究、會學習,主動地建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