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銀嬌
“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樸實親切、飽含深情,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為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面對時代重任和現實要求,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要用責任做筆,用愛心點燈,將平凡的工作做實、做細。正如海爾集團的總裁張瑞敏所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教師這一職業注定了我們是平凡的,也正是因為這一職業讓我們光榮地成為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一、責任做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以前就常聽人們說:教師,是一種良心的職業。現在擔任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的我,真正地體會到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含義。2018年9月,我順利地考上事業編,有幸成為大同市實驗小學教師隊伍中的一份子,由初登講臺時的緊張,再到不斷歷練后的沉穩,在這三年里,我見證了自己的成長,同時也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前輩,見賢思齊,在優秀的團隊中我認識了全新的自己。對待自己的教學,我飽含熱情、悉心鉆研、傾力奉獻;對待我的學生,我坦誠相見、耐心細致,針對不同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工作。對于班主任工作,我形成了防患于未然的策略,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學生心中我樹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并獲得了來自于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的一致認可。這一切的努力都源于責任!因為責任在肩,所以矢志不渝。
二、愛心點燈:真心相待、以情動人
著名語文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世界。”師生之間如何架起和諧的橋梁呢?那就需要愛心,它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良藥。
愛是相互的,學生在理解了教師的愛后,也會以愛回報教師。他們回報的方式就是盡量少讓教師為他們操心、盡可能自己管束自己的言行。這樣,學生就由原來被動地由教師管理教育而變為自我管理教育類了,與簡單的批評相比,這樣的教育效果更顯著。那么,我們怎么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關愛呢?首先,我們要做一個傾聽者,遇到事情時,不妨靜下心來,耐心地聽學生訴說。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學生和老師發生沖突的情況,學生據“理”力爭,老師怒火中燒,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其實當沖突發生時我們大可不必急躁、生氣,應學會“冷處理”。給予學生傾訴的機會,我們要做的是認真地傾聽。不管面對一個多么沖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我們專心傾聽,整個氛圍就會緩和。當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經得到老師的重視和理解,心里會更傾向老師的教導。這樣一來,師生間互相信任的和諧關系就會建立起來,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傾聽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神奇鑰匙,正所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你的真心相待,學生可以感受到的。
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都是我教育生涯中的積淀。感謝新時代給予我們美好的機遇,感謝學校給予我們優秀的平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會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學中,為每個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成人、成才!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大膽去干,美好生活要靠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我們深知:美好生活不是免費午餐,不是天上掉餡餅,更不是一夜暴富、不勞而獲,只有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最全然的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途徑!”我們堅信:通過全體人民的不懈勞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終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