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生 李賀 李娟 王耐紅 周騰



摘 要: 唐芹2號是以自交系A2008-9為母本、自交系F11-3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后,經過連續5代定向選擇選育而成的芹菜新品種。該品種生長勢強,植株緊湊直立,葉片綠色;葉柄淺綠色,有光澤,實心,纖維少,口感脆嫩;平均成株高80 cm,第1節葉柄長38 cm、寬2.3 cm;維生素C質量分數43.2 mg·kg-1,可溶性糖質量分數2.51%,粗纖維質量分數0.51%,可溶性蛋白質質量分數3.5%;抗病毒病、葉斑病;定植后60 d可開始收獲,單株質量0.8 kg,667 m2產量8000 kg以上,適合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秋露地栽培。
關鍵詞: 芹菜; 新品種; 唐芹2號
中圖分類號: S636.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1)08-098-04
Breeding of a new celery cultivar Tangqin No. 2
SONG Ruisheng1, LI He1, LI Juan1, WANG Naihong1, ZHOU Teng2
(1.Tangs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ngshan 063001, Hebei, China;2.DongXu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f Tangshan, Tangshan 063001, Hebei, China)
Abstract: Tangqin No. 2 is a new celery cultivar, which is bred by sexual hybridized method after 5 generations from progeny of inbred line A2008-9 as female parent and F11-3 as male parent. It has strong growth vigor with green blade. The plants grow compactly and uprightly. Its petioles are light green and bright. Stalks are solid, less fibre and excellent taste. The average plant hight is 80 cm ,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petiole is 38 cm, the width is 2.3 cm. The vitamin C content is 43.2 mg per kg, the sugar content is 2.51%, the fiber content is 0.51%, the protein content is 3.5%. It is resistant to Virus Disease and Leaf Spot. It can be harvested after 60 days from transplanting. The weight of a single plant is 0.8 kg. The yield is up to 8000 kg per 667 m2. It is suitable for open field cultivation in autumn in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of China.
Key words: Celery; New cultivar; Breeding; Tangqin No. 2
1 育種目標
芹菜別名旱芹或藥芹,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地區,漢代傳入我國,在我國分布廣泛,南北各地都有種植[1],芹菜的主要食用部分葉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還能治病健身[2-3],還有研究表明芹菜葉也有較高的營養價值[4]。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芹菜種植面積一直較為穩定地保持在55萬hm2左右,占蔬菜總面積的比重也保持在3%左右,總產量在2000萬t左右[5],已成為我國非常重要的蔬菜種類之一,在河北及周邊地區主要的栽培茬口為秋露地和秋延后保護地栽培近幾年由于露地栽培成本低,管理技術簡單,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如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區利用其特殊的冷涼氣候條件,露地大面積種植芹菜填補北京等地淡季市場供應[6]。但由于芹菜遺傳育種與品種利用方面,我國研究起步較晚[7],相關育種單位選育的芹菜品種較少,多以進口引進品種為主[8-9],種子價格昂貴,適應性差,嚴重制約了我國北方芹菜產業的發展。為了提升菜農的種植效益,滿足市場的需求,豐富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芹菜品種資源,筆者所在育種團隊以選育豐產穩定、商品性突出、抗病性強的露地芹菜為育種目標。
2 選育過程
2.1 母本的選育
母本自交系A2008-9是2006年引自美國西芹品種加州王,經過自交分離3 a(年)3代定向選育而成的穩定純合自交系。A2008-9在秋露地種植表現抗熱性強,前期高溫長勢強,抗病毒病,生長旺盛期抗葉斑病,植株緊湊直立,葉片綠色,成株高80 cm以上,第1節葉柄較長,能達到整個植株高度的50%,露地定植后70 d即可采收,株距15 cm,行距15 cm,單株質量可達1 kg;667 m2產量約8500 kg,葉柄淺綠色,纖維較多。
2.2 父本的選育
父本自交系F11-3是2006年引自美國西芹品種星光,經自交3 a(年)3代系統選育而成的優良自交系。F11-3在露地種植表現為纖維少,經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芹菜課題組測定,粗纖維含量(w,后同)0.45%,明顯優于其他自交系,口感佳。株型緊湊直立,株高78 cm,葉片綠色,葉柄淺綠色,第1節葉柄長35 cm,露地定植后60 d即可采收,單株質量0.8 kg,667 m2產量在8000 kg以上。
2.3 選育經過
2010年春將母本自交系A2008-9和父本自交系F11-3的冬貯老株隔行定植到選種田中,進行自然有性雜交,同年7月初收取母本上的雜交種,7月中旬播種,8月中旬露地定植,10月中旬按照優質、抗病、豐產的育種目標,優選種株地窖貯藏。以后世代采用單株混合選擇法經過5 a 5代的連續定向選擇,選育出了1個性狀穩定一致、抗病、優質的新品系。2016—2017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8—2019年進行區域試驗,2019—2020年進行生產示范和推廣,2020年10月通過唐山市科技局組織的同行專家進行現場檢測和鑒定,定名為唐芹2號。
3 試驗結果
3.1 豐產性
3.1.1 品種比較試驗 2016—2017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試驗地點為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試驗地,對照為本地主栽品種日豐1號,6月15日播種,8月15日定植于露地,株距10 cm,行距15 cm,10月20日收獲。單株質量、株高和第1節葉柄長為隨機選取30株測量的平均值,試驗小區面積20 m2,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試驗結果(表1)表明,唐芹2號2 a平均667 m2產量8 488.7 kg,較對照日豐1號增產15.1%,第1節葉柄長平均為38 cm,較對照長8.4%,平均單株質量為0.8 kg,較對照增加18.7%,產量、第1節葉柄長和單株質量2 a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2 a的平均株高為80 cm,較對照高2.3%,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
3.1.2 區域試驗 2018—2019年在唐山市灤南縣、樂亭縣,秦皇島市撫寧區,承德平泉市,遼寧省興城市進行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日豐1號,試驗小區面積333 m2,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6月中下旬播種,8月中旬露地定植,10月中下旬收獲。試驗結果表明(表2):唐芹2號2 a的平均667 m2產量為8 186.7 kg,比對照增產12.1%,全部試驗點產量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水平。同時通過試驗現場檢測,唐芹2號生長勢強,根系發達,抗病性強。第1節葉柄長能達到整個植株高度的50%左右,淺綠色有光澤,具有較高的商品性。
3.1.3 生產示范 2019—2020年在唐山市灤南縣、樂亭縣、玉田縣,秦皇島市撫寧區,張家口市下花園區,承德平泉市,石家莊市趙縣,遼寧省興城市、綏中縣進行生產示范,對照為當地主栽品種日豐1號,生產示范總面積達3.2 hm2,6月中下旬播種,8月中旬露地定植,10月中下旬收獲測產,結果表明(表3),2 a 9個示范點唐芹2號增產幅度在5.6%~15.8%,通過生產示范結果看唐芹2號適宜種植區域為華北及東北露地栽培。
3.2 抗病性
2018年在區域試驗中對唐芹2號進行了抗病性田間抗病性調查和檢測,調查方法是在成株期用對角線大五點取樣法,每點定株調查20株,每5 d調查1次,至采收前結束,根據《芹菜品種觀察記載標準》(DB63T 1086—2012)[7]計算發病率和病情指數,試驗結果表明(表4):唐芹2號對病毒病、葉斑病的抗性優于對照,斑枯病抗性與對照相當。
3.3 品質
2019年委托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進行品質檢測,檢測結果(表5)表明:唐芹2號維生素C質量分數為43.2 mg·kg-1,超對照24.8%,粗纖維質量分數為0.51%,低于對照,口感甜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質質量分數與對照相當。
4 品種特征特性
唐芹2號生長勢強,植株緊湊直立,葉片綠色;葉柄淺綠色,有光澤,實心,纖維少,口感脆嫩;平均成株高80 cm,第1節葉柄長38 cm,寬2.3 cm;維生素C含量(w,后同)43.2 mg·kg-1,可溶性糖2.51%,粗纖維0.51%,可溶性蛋白質3.5%;抗病毒病、葉斑病;定植后60 d可開始收獲,單株質量0.8 kg,667 m2產量在8000 kg以上,適合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秋露地栽培(見彩插4)。
5 栽培技術要點
唐芹2號在冀東地區露地種植,6月中旬播種,8月中旬定植,10月中旬即可根據市場行情收獲。育苗時,播種后必須使用遮陽網遮陰,搭建雨棚防雨,苗床應選擇不易積水的地段,每10 m2苗床施入腐熟有機肥75 kg,再加上磷酸二銨2 kg,播種前澆足底水,在水滲下后均勻撒種,上面覆蓋0.5 cm厚的細土,10 m2用種量30 g左右,播種后上面覆蓋上麥秸或玉米秸,每天用噴壺噴水保持土壤濕潤,8 d左右開始出苗,揭去上面的覆蓋物。幼苗4片真葉時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次667 m2追施尿素3~5 kg,間苗1~2次,4~6片真葉、株高15~20 cm即可定植。定植采用濕栽法[10],即先澆水,水即將滲完按株距10 cm、行距15 cm定植。定植后馬上澆1次透水,3 d緩苗后控制澆水,以中耕除草為主,促進根系生長,到心葉肥大期時,需保證充足水肥,667 m2施用尿素30 kg和硫酸鉀8 kg,以后間隔10 d左右施肥澆水2~3次;生長后期可進行葉面追肥,葉面噴施0.2%尿素+0.3%磷酸二氫鉀+0.1%硼酸溶液,以提高芹菜的品質,10月中旬株高在70 cm以上即可陸續采收。
參考文獻
[1] 蔣先明,譚俊杰.蔬菜栽培學各論[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 隋璐,劉維信,楊建明,等.不同品種芹菜品質指標測定及其聚類分析[J]. 北方園藝,2016(23): 6-10.
[3] 魏秀儉. 芹菜與人類健康[J].中國果菜,2005(1): 48-48.
[4] 金曉玲,程雁.芹菜莖葉的營養成分比較分析[J]. 浙江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2): 60-61.
[5] 高國訓,王武臺,吳鋒,等.我國芹菜生產發展變化及育種策略[J].長江蔬菜,2014(2): 1-4.
[6] 吳鋒,王武臺,高國訓,等. 華北地區芹菜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5(13): 37-38.
[7] 王武臺,吳鋒,高國訓,等.芹菜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12(1): 177-180.
[6] 魏毓棠. 蔬菜育種技術[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49-54.
[7] 李屹,孫雪梅,李莉,等.芹菜品種觀察記載標準[Z].青海省農林科學院,2012:5-6.
[8] 汪天宇,徐全明,鐘連全,等.北京地區秋冬茬芹菜品種篩選試驗[J].北方園藝,2017(21): 68-70.
[9] 吳志會,劉志強,韓曉清,等.適于唐山地區栽培的芹菜新品種篩選及其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6): 15-17.
[10] 王吉慶,李勝利,孫治強,等.設施芹菜秋冬茬生產技術規程[Z].河南農業大學,2018: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