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招勤
摘 要: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管道公司”)多年來持續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無論是對企業自身的發展貢獻還是對國家和當地政府的稅收貢獻都很突出。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管道公司在生產經營、管理決策、投資專業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離世界一流管道物流目標還有較大差距,需要持續改進。根據多年的實踐、廣泛的市場調查以及深入的思考,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措施,以期為領導經營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關鍵詞:管道公司;經營投資;建議措施
中圖分類號:F426.2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2-0087-03
一、基本情況
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管道公司”)是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負責對原油管道儲運企業進行專業化管理。
截至2017年底,管道公司管轄著37條輸油管線,全長7 193公里,沿線共有84座輸油站庫,途經北京、天津、山東、江蘇等1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經過多年發展,管道公司建成了以油田和大型原油碼頭為接卸中心,以原油中轉庫為輸轉中心,東西銜接、南北貫通,覆蓋華北、山東、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主要煉化企業,國內原油與進口原油可靈活調運的管道儲運網絡。擔負著勝利、中原等5家油田及部分進口原油的輸送任務,為燕山、齊魯、揚子等20家企業輸轉原油,已連續九年輸油超億噸,保證了原油資源的穩定供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管道公司在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離世界一流管道物流目標還有較大差距,需要持續改進,主要問題有:
(一)經營決策問題
1.戰略決策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管道公司不能利用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管道公司的總體戰略決策權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而集團公司主要考慮一體化戰略,對管道公司的總體定位是優先保證內部市場供應,盈利次之。管道建設內部收益率為8%,而煉廠內部收益率為12%也間接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管道要做到走出去,實現管道開放,利用市場資源配置和發揮管道剩余功能,創造更好效益的目標就相當困難。從魯豫管道的決策過程看,管徑的來回調整也體現了市場與效益的博弈。管徑從原來的?準914調整為?準813,就是因為內部需求輸量短期難以達到,投產之時有可能就是虧損之日。因為魯豫管道設計輸油能力原先考慮的是遠期2 800萬噸/年,近期1 800萬噸/年,但現實是洛陽煉廠到2020年投產后煉油能力只有1 000萬噸/年,要實現遠期目標1 800萬噸/年遙遙無期,如果按照這樣的預期輸量進行輸油,管線效益顯然不會太好,并且管道公司管理的中洛線、臨濮線也因魯豫管道的投產而停輸,從而造成企業的整體效益下降。
2.集團公司部分激勵考核機制對管道公司不利,容易挫傷職工積極性。從目前中國石化績效考核體系看,集團公司對管道公司的戰略定位不利于發揮管道公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是管道公司主要投資對象為能源儲運基礎設施行業,行業基準收益率明顯低于石油煉化行業。二是按照總部規劃和部署,管道公司近階段及未來一段時期的投資主要以優化原油管網體系、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集團一體化效益以及安全環保隱患治理為目的,投資為管道公司營收帶來的直接增加值有限。三是總部是管網運價和計劃運量的決策者,管道公司作為執行人,對投資產生的運輸能力增量能否充分轉化為企業營收增量沒有基本管控權。而管道公司目前屬煉油事業部管理,績效考核與煉廠一同考核。從煉油事業部整體績效考核和專業績效考核來看,效益都是排在優先位置,所以市場優先、效益其次的定位對管道公司的考核不利。由于近幾年汽油價格改革,而原油價格處于緩慢爬升變化階段,煉廠效益較好,所以客觀上考核排名與煉廠相比管道公司永遠靠后,管理公司專業考核績效獎難以拿到,即使拿到也不會太多,容易挫傷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不利于推動企業更好發展。
3.突破管道發展的瓶頸期,實現管道再飛躍的戰略戰術規劃體系還不明晰。目前,中國石化內部原油管網基本組網完畢,管道公司各條管線輸油富余能力已不多。2017年底,管道公司除去當年新增的管線輸油能力外,一次輸油能力為18 200萬噸/年,2017年一次輸純油13 762.72萬噸,占比75.6%,除去一部分停輸管線外,大部分運行管線已基本是滿負荷,靠輸量增加推動效益增長和企業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同時管道公司多年前就在積極進行全員成本管理,不斷地降低管理費用等可控成本,內部挖潛也越來越有限,管道公司如何突破管道發展瓶頸期,實現管道再飛躍已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二)投資管理問題
1.項目前期工作中地方行政審批手續辦理難度加大,周期長,成為制約項目進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環境下,國家發改委關于精簡審批事項、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并聯核準的方案在各地并未得到真正落實,特別是天津“8·12”爆炸事故后,各地政府對危化品項目的監管和審批更加嚴格,尤其是安評、環評、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社會穩定等環節行政審批手續辦理難度大、周期長,嚴重影響項目順利推進。
2.宏觀環境變化導致管道項目建設與地方規劃矛盾日趨突出,項目建設成本趨高,投資效益趨低。首先,“11·22”事故后,地方規劃部門對油氣管道規劃建設制定了相應的規定,管道項目規劃選址限制條件更多。如江蘇省住建廳要求油氣管道項目不能經過城市中心區,連云港市規劃局在連云港至東海原油管道路由規劃上則要求首先要有項目確立文件才能辦理路由規劃意見且管道不能通過城市行政區劃邊界內;廣東省在辦理湛北線穿越青年運河通過手續時要求編制城市規劃調整報告。其次,地方各級政府在規劃城市管廊帶方面重視不夠,在目前的城市規劃中沒有考慮管廊規劃,在進行具體項目的管道規劃時缺乏足夠空間,導致管道路由規劃困難,拆遷量大,協調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如魯豫管道日照出庫段、臨濟復線濟南歷城區管段等。最后,管道保護要求以及安全距離要求客觀上限制了管道上方及管道兩側一定范圍內土地的利用。該要求對城市規劃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導致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沿線居民等對管道規劃建設態度消極,影響管道項目順利推進。同時,多地要求對管道兩側5米內的土地按照永久征地價格進行補償,導致管道建設成本大幅增加。如儀長復線南京化工園區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