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 林宏博

以色列有一則古老的寓言是這么說的:“故事”和“事實”來到一個村莊,人們看見“事實”就辱罵它、向它吐口水,把它趕走,但是,“故事”一來,村民們就拿出糕點、湯和肉等好吃的招待它,隆重地歡迎它。“事實”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故事”,“故事”想了想,把自己漂亮的衣服給了“事實”,讓它穿上再走進村莊。這一次,穿著漂亮衣服的“事實”果然受到了村民們的歡迎。
沒人喜歡赤裸裸的事實,人們更愿意接受故事。比起直白的說教,通過講故事透露出的信息和價值觀,更容易被人接受。
2018年,我應中國美國商會的邀請,參加“2018女性經濟峰會”的工作坊。當天,有個演講嘉賓是大名鼎鼎的好萊塢華人制片人楊燕子女士,她的代表作《喜福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女性。她的演講結束后,觀眾蜂擁而上,求合影、遞名片,都說:“我太喜歡你了,從小就看你的電影。”人們都希望能夠靠近她。
這時候,我走過去輕輕拍了她的肩膀,說:“你好,珍妮特,我給你講個故事吧。20多年前,我第一次離開家到美國留學。一個朋友將我從機場接到她家,晚上我們倆無事可做,她就說,要不咱們看一部電影吧。于是她拿出一盤錄影帶,結果看得我從頭哭到尾。那部電影就是《喜福會》。”還沒等我說完,她忽然抓起我脖子上掛的名牌問:“你叫什么名字?”當天活動結束后,她還主動來找我加了微信。
當今社會最值錢的是什么?是人的注意力!英文是“pay attention”。你看,注意力是要“pay(買)”的,買什么呢?買的就是機會成本。你跟別人聊天,做匯報,認識新朋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只有讓他們聽到你說的,你才有機會讓他們記住和認同你。如果他們沒有注意到你,那你豈不是白說了?
所以,想要別人認識你、記住你,靠發名片和強行表白,是很難做到的,但是一個應景的、深刻的故事可以幫到你。我經常帶學員玩這樣一個記憶游戲。首先,我會請一組人,給他們幾十秒記住以下內容:兩條腿坐在三條腿上吃一條腿,然后四條腿進來了,從兩條腿那里搶走了一條腿。然后兩條腿用三條腿打了四條腿,并奪走了被搶走的一條腿。
你覺得有幾個人能夠記住呢?在我做的上百場培訓中,沒有一個人能記住。然后,我又請另外一組人,給同樣的時間,讓他們記住以下內容:一個小伙子坐在一個三腳圓凳上吃雞腿,忽然進來一條狗搶走了那個雞腿。小伙子拿起圓凳打了那條狗,并奪回了雞腿。
你猜有幾個人記住了?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兩段描述其實說的是一碼事,只不過后者聽起來是個故事,更有畫面感,因此也更容易被記住。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出:“零散的知識是非常難記憶的。”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進構造好的記憶模型,否則人很容易忘記。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記憶模型,人類依靠各種故事和敘事架構來理解和規劃自己的生活。人類不易記住數據,卻容易記住故事。
英國大詩人柯勒律治曾說:“當我們進入故事世界的時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們會自愿放棄懷疑。”研究表明,講故事能將別人對你的信任度從30%提升到70%。這是因為故事承載了很多情感價值,能夠讓你放下評判標準,去接受一個對你來說可能是未知或者曾經不認可的事物。
我之前有個朋友,曾經是蘋果公司的忠誠用戶。可是2018年年底,我們見面吃飯時,我驚訝地發現她在用華為手機。我問她:“發生了什么,竟然能夠讓你放棄蘋果公司的產品?”她回答說:“一個廣告片。我小時候住在爺爺奶奶家,一直學舞蹈。雖然最后沒有成為舞蹈家,但我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在的自己,一直靠的都是他們給我的精神力量。我看到那個小姑娘學鋼琴的廣告時,哭了快半個小時。我想我應該是想爺爺奶奶了。第二天逛街經過華為專賣店,我鬼使神差地就進去買了部手機。買完后發現,其實還挺好用的,于是就成為‘花粉了。”
你看,一個強有力的故事,能夠激發我們的情緒。我們在做抉擇的時候,大多靠的不是推理,而是直覺,故事激發的恰巧就是你的直覺。下次,當你需要證明自己值得信賴時,別忘了,故事才是證明自己的最好工具。你需要講一些關于自己的故事,證明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楊子江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故事力》一書,畢力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