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民卿
摘要:人民生產生活與糧食生產水準存在緊密聯系,這也使得玉米作物質量與產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高產栽培技術也可以有效增強玉米栽培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切實提升玉米作物的質量與產量。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尋玉米田間管理措施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田間管理;高產栽培技術;玉米
近些年,國內各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推動了農業技術水平飛速提升。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各地農業主管單位不但要擴大玉米種植面積,還應注重創新栽培技術與田間管理手段。基于此,圍繞玉米田間管理措施與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1.高產栽培技術
1.1玉米選種
玉米優良品種與高產栽培技術具有緊密聯系, 應選擇產量高、抗病、抗倒、高蛋白的優質品種,如長玉系列、川單系列、成單系列、蜀玉系列等品種。例如,若種子具有抗倒伏,抗旱等特點,則可以有效保障玉米產量,而不同玉米種子對于種植環境也有不同要求。在玉米種植期間,種植人員應結合因地制宜原則,選取恰當品種以增強玉米的栽培效果。當前,國內多數農戶在對玉米品種進行選取時具有較強的隨機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玉米產量。因此,各地農業主管單位可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干預個體農戶的選種工作,進而增強玉米產量。
1.2種子處理步驟
在播種作業開始前,種植人員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增強玉米產量。比如,在選好種子后,種植人員應提前晾曬,去除種子中蘊含的細菌,保持種子的健康狀態。在經過晾曬后,種植人員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浸泡,根據種子實際情況與當地氣候條件,分別選取溫浸或冷浸等處理方法。在完成浸泡作業后,還應開展拌種作業,發揮藥劑作用,進而增強種子的病蟲害抵抗能力。同時,在種植作業進程中,種植人員應嚴格把控植株距離;若距離過小,則會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長,難以有效吸收養分;若植株擴大,則會降低種植數量與產量。簡單而言,種植人員應結合具體的玉米品種控制株距,以保障玉米產量。
1.3培土深翻
在玉米種植作業進程中,培土作業可以有效改善玉米的養分吸收能力,使土壤充分適應玉米的生長情況。因此,種植人員可依托培土技術對玉米進行處理,對田間雜草進行有效清理,避免出現雜草過多的情況,對土壤養分吸收能力進行干擾。簡單而言,通過運用培土技術,可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2.田間管理
2.1土壤管理
在玉米種植期間,種植人員應保障土壤的肥沃與深厚。比如,在處理幼齡玉米大田時,作業人員應將農用有機肥施加在土壤中并對其進行深翻處理。在玉米生長期間,種植人員可用稻草覆蓋其上,稻草不但可抑制雜草生長,還具有較強的吸水效果。在完成收割任務后,種植人員需要再度深翻土地,保持作業深度在25厘米左右;其目的在于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保障玉米可以安全度過冬季。
2.2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玉米栽培的重點,種植人員應強化水分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在開展水分管理工作時,種植人員應嚴格遵循冬空、秋灌、夏排、春濕的基本原則。比如,在生長初期,玉米需求較大的水分。同時,在生殖生長階段,玉米也需要較大水分,這也要求種植人員需要及時灌溉土壤,以保障土壤水分含量。
2.3處理雜草
在對田間雜草進行處理時,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循“除了、除小、除早”的基本原則,不可使雜草爭奪養分,以充分保障玉米作物生長所需養分。通常情況下,種植人員可采取藥劑處理和人工處理的方式處理田間雜草。不同于藥劑處理,人工除草方式具有較小的危害。在完成灌溉任務后,工作人員可用割草機或采取人工拔草方式處理田間雜草;在生長初期,種植人員應圍繞玉米開展松土除草作業,根據內部雜草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進行松土。但是,松土作業需要較高的勞動力與時間,這也需要種植人員合理分配時間與精力。若采用藥物處理方式,則只需噴灑藥物即可。不同于人工除草,化學除草可以大幅節省人力,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情況。此外,在選取藥劑時,種植人員可結合雜草品種,選用適宜的藥劑品種,進而增強雜草處理的有效性。種植人員還應充分考慮溫度影響,避免過高的溫度導致農藥出現蒸發現象,進而降低化學除草的除草效果;盡可能選取低溫晴天進行除草,避免雨水對藥劑進行沖刷,降低除草效果。在選取藥劑時,管理人員務必要遵循說明書,強化操作活動的規范性。
2.4肥水管理
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及時查苗補缺,早施苗肥促壯苗。一般畝用尿素4-5公斤或碳銨8-10公斤灌窩,促幼苗生長。4月中下旬施一次拔節肥。在大喇叭口期(10-11葉展開時)及時施用攻苞肥,畝用尿素25公斤或碳銨50公斤兌人畜糞水3000公斤,并培土壘蔸、防旱、防倒伏。吐絲期用0.3-0.5%磷酸二氫鉀(有效含量90%以上)溶液葉面噴霧1-2次,促進子粒發育,減少禿頂缺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各地農業主管單位應深刻意識到田間管理措施與高產栽培技術對于玉米作物質量與產量的推動作用。依托高效栽培技術營造舒適的生長環境,借助有效的管理手段保障玉米作物質量與產量。
參考文獻:
[1]蘇天增,丁光省.豫東平原夏直播青貯玉米高產形態生理指標及栽培技術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20,48(3):387-391,400.
[2]袁靜超,劉劍釗.春玉米連作體系高產栽培模式優化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8,24(1):53-62.
平昌縣響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