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哨


【活動目標】
認知與理解: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許多糧食浪費行為,正確認識節約糧食的方法。
情感與體驗: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學會生活中開展節約糧食的重要方法。
意愿與行動:能在生活中踐行光盤行動,對身邊的人進行積極引導。
【教師準備】視頻拍攝,課前調查和相關圖片影視資料。
【學生準備】情景劇,課前收集資料、填寫調查。
【活動設計】
環節一、“小浪”現身,知糟糠之奢
1.情景窺世界
吃播:一些大胃王吃播為了吸引粉絲,吃了又吐。糧食問題:當代蝗災,疫情對當下世界糧食的影響。出示這些代表性視頻,學生看視頻,說感受。
明確:世界上還有許多人還處在饑餓之中,卻有人如糟粕浪費糧食。
2.剪影知生活
a.調查知多少。出示課前調查圖(你是否倒過剩飯),知糧食浪費人數之多。
b.師出示浪費照片,生說自己所思。
c.明確:我們的身邊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
1、一只泔水桶的傳奇
知道這些剩菜剩飯都去了哪里嗎?生聽簡述:被浪費的糧食被不法商人重新利用,又回到了我們的飯桌上。明確:糧食浪費關乎切身利益,甚至損害我們身心健康。
環節二、思糧心,悟節糧之意
1、米粒成長知不易
生看米粒說視頻談談自己的感受。
預設生1:米的成長經過很多歷程,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預設生2: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
2、游戲體驗知艱辛
學生按排站,模擬割稻姿勢,割稻3分鐘,學生說感受。教師再加入限定條件,用音樂去渲染氛圍:烈日當頭、以及雷鳴暴雨等惡劣環節。請學生站在農民伯伯角度說一些話。明確:一粥一飯,當思其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應愛惜糧食。
3、算數據知奢靡
(1)出示:拍攝一位學生昨日的剩飯剩菜,收集其中的剩飯置于在電子秤上,請生上來讀數。顯示:25g。生計算一日三餐和一年我們國家14億人口的浪費量383億千克。
明確:個人節約小小一粒米,日積月累是一桶米,是一畝地的收成。
(2)出示視頻: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對于中國糧食的態度。
環節三、“小浪”整頓記,學節糧之法
1、認名片,改陋習
依次出示浪費大王的家中、學校、聚餐的場面,小組討論解決辦法。
新詞匯,新“食尚”——光盤:吃完盤子的東西,一點都不剩。明確:“光盤”的意義,我們需做到均衡飲食,努力光盤,按需取餐。 拒絕浪費,做光盤行動的踐行者。
2、兩難問題巧
媽媽給我做了很多飯,吃不下,吃還是不吃? 吃→難受→不浪費 不吃→健康→浪費 你會怎么辦?小組議一議。小妙招:巧作剩飯,事先溝通,慧守“糧心”。
環節四、踐 “糧心”,行“節糧”之舉
1、活動:文明就餐我能行
情景:期末取得好成績,爸爸媽媽和我給我慶祝去聚餐。媽媽點了這么多菜。 如果讓你點,你怎么點?點幾個菜。出示:黑板板貼菜單圖片圖片。明確:(N-1)點餐模式(10個人進餐先點9個人菜)。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
2、爭做節糧小達人
光盤打卡行動,創立班級光盤打卡群。生每日飯畢發自己餐前餐后光盤照片??梢誀幦~@評“學期節糧達人”“年度節糧達人”。明確:光盤從“一點一碗”做起,是監督和自我監督的過程。
3、匯愛心墻聚能量
在班里創節糧文化墻,獲得月節糧小達人可以在文化墻貼上愛心貼。明確:光盤行動,抵制“浪費”,匯每個人一點力量,成為一種大愛。
龍港市文軍小學 浙江 溫州 32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