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源
摘要:舊村復墾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指的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對村民住宅進行統一規劃,把村民原住宅和村落用地重新變成耕地復墾的一個過程。 近年來,福建省在這項工程推行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做好舊村復墾工作進行了研究和思考,并對推進舊村復墾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舊村復墾;經驗;政策;規劃;宣傳
接下來,本文將從積極推廣舊村復墾成功經驗,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科學進行規劃健全管理機制,樹立典型并進行廣泛宣傳等幾個方面,對做好舊村復墾工作,進行幾點思考和研究。
一、積極推廣舊村復墾成功經驗
在舊村復墾工作中要研究制定拆除舊房、復墾耕地,補償資金、集約節約工作方案,用舊村復墾解決原來農村居民布局零散、環境臟亂差的局面,采取統一設計、施工、配套的工作方式,既要有效利用土地,同時還要減輕村民經濟負擔。把通過拆舊復墾獲得的資金,對村民進行集中安置,實現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目標。改善復墾后的土地土壤條件,統一進行規劃和管理,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農業增收、農民增效。
政府主管部門在舊村復墾工作中提前介入,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傳送和推廣成功的典型經驗,做好舊村復墾傳、幫、帶工作。還應結合各地、各村居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堅持做到“一村一策”。可以以舊村復墾為契機,引導村民發展生態農業或農家樂旅游業,用補助資金來改善配套設施。把復墾后的土地,轉給農業合作社統一管理,讓村民既獲得租金,又能分到股本紅利,實現農村土地資源變資產并轉化。既增加農民收入,又讓農民擺脫土地束縛,釋放勞動力、生產力。
二、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
福建省“依山傍海”,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發展較快,很多地市土地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市政建設用地需求量不斷增加,在補充耕地與耕地占補平衡任務上面臨較大壓力。在推進舊村復墾工作過程中,應統籌城鄉現有土地資源,持續改善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條件,嚴格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實現占補平衡。尤其是在工作薄弱的地區,要組織對空心村、空心房等可復墾后備資源進行調查,科學編制舊村復墾實施方案。
結合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創新村民安置方式,條件成熟的可以實施“以地換房”的方式。根據城鎮化發展趨勢,以及村民進城務工需要安居的實際情況,建設統一的限價房,作為舊村復墾村民的安置用房。這樣不僅能大大節約土地資源,還能滿足進城務工村民安居樂業的實際需求,解決很多民生問題。此外,還要落實村莊拆遷改造及土地復墾的補助政策,結合當地財政狀況、村民經濟狀況,以及舊村改造拆遷和土地復墾工作開展情況,確定合理的土地復墾資金補助標準,提高地方政府和當地村民參與舊村拆遷、土地復墾的積極性。
三、科學進行規劃,健全管理機制
政府職能部門要制定完善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一體化統籌規劃等體系,有關地方政府應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科學合理制定本區村莊搬遷改造、土地復墾的工作計劃。確定拆遷改造土地復墾村莊的規模和數量,以及村莊改造搬遷、土地復墾的步驟和實踐期限。舊村復墾工作計劃,一方面要遵循科學性原則,科學論證、實地考察、深入研究,舊村復墾應符合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和目標,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搬遷改造村的自然環境、資源分布、歷史沿革等情況,統籌兼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與此同時,還要結合舊村莊的特點,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閑置地、廢棄地。
做好舊村復墾工作,在科學進行規劃的基礎上,還要健全管理工作機制。完善現有村莊復墾工作運行機制,把村莊復墾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村莊,落實到人頭。把舊村復墾工作與年終考核掛鉤,還要與村民簽訂舊村復墾合同書,有序推進舊村復墾工作順利進行。
縣級要把工作任務下達至鄉鎮,與鄉鎮簽訂責任書,作為年終指標進行考核。建立健全舊村復墾監管機制,對實施的村莊復墾項目,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到舊村復墾項目現場進行工作指導和管理監督,定期整理舊村復墾工作情況通報,總結工作進展,并形成文件存檔。與此同時,還應建立配合協調機制,要求有關部門在舊村復墾工作立項、推進、管理、驗收等各個節點相互配合,加強協調與溝通,步伐一致,形成舊村復墾工作的合力。
四、樹立典型并進行廣泛宣傳
舊村復墾工作,十分復雜而且任務艱巨,在福建省很多地區村民由于思想落后,對舊村復墾工作的認識存在片面性,因此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因為急于求成而搞一刀切。應樹立舊村復墾工作的成功典型,并進行廣泛的宣傳,讓嘗到舊村復墾“甜頭”的村民作為引路人,以點帶面、以局部帶動整體,有計劃、分步驟的穩步推進和實施。有關縣市區、鄉鎮,應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和實際情況,切實制定出具體可行的舊村復墾工作計劃,明確舊村復墾工作步驟和階段。對舊村復墾條件比較成熟的村莊,可以加大步伐,工作推動快一些,實施改造的時間可安排短一些。把這類村莊村民參與舊村復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培養舊村復墾成功典型村莊,影響和輻射周圍其他村莊。
舊村復墾是一項惠民和民心工程,利國利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應用廣泛的宣傳,發揮出典型帶動的作用,穩步推進舊村復墾工作的進程。通過電視、網絡終端、新媒體、報紙刊物,以及舉辦專題講座、粉刷口號標語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走村入戶發放宣傳單,向村民群眾宣講國家舊村復墾的政策,描繪城鄉統籌發展、建設新民居的美好前景,獲得廣大人民群眾對舊村復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舊村復墾工作中要注重推廣成功經驗,應把舊村復墾與城鄉一體化、幸福家園建設、災點搬遷等相結合,做好土地充分利用的文章,守住耕地紅線。積極探索“共建共促、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舊村復墾工作機制,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劉孫喜.關于福建省舊村復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28):211-212.
[2]黃德輝.對進一步做好舊村復墾工作的探討[J].國土資源情報,2015(06):38-42.
[3]張傳華,鄧凌,劉力.“農民自發”主導的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模式探討[J].開發研究,2016(02):80-82.
[4]舊宅變良田舊村換新顏[J].鄉村科技,2018,(10):4.
福建省大田縣自然資源局 3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