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霞
在初中體育課堂中,開展整齊劃一的運動,會讓學生的訓練沒有個性和針對性,不利于獲得好的學習效果,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個性,教師一定要準備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運動自由,為學生講解實用的運動科學知識,在運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品質,讓學生的個性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體育教學的內容不能只是讓學生跑步或做簡單的田徑運動,這會削弱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中學生處于心理發育的階段,他們需要個性化的發展空間,教師應當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個性,主動運動,主動學習體育知識。教師在指導訓練時,一定要注意為學生講解體育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注意運動安全,明白運動的目的,更好地選擇適合的運動。如果總是讓所有學生統一訓練,沒有豐富的課堂內容,就可能會壓抑學生的個性。
豐富教學內容。初中階段,有的學生會覺得跑步和做廣播操這類運動較無聊和枯燥。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偏好選擇更適宜的運動。教師要多提供學生一些思路,除了在體育課上安排常規的熱身和體育鍛煉,還可以設計一些有意思的體育游戲,如組織“千千結”游戲,這個游戲的規則是一個學生“解結”,其余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結一個疙瘩”。學生在“結疙瘩”時要相互合作,每個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鍛煉。這是一種功能性體育訓練,主要鍛煉學生的關節靈活性及身體柔韌度。體育鍛煉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訓練都有不同的作用,教師在課堂安排中應該交叉進行,告訴學生不同運動的目的,讓學生在課下也可以開展適合自己的運動。
安排更多的自由活動。要想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教師就要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空間,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強制性要求學生必須進行體育鍛煉會引發學生的叛逆心理。很多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運動,例如,部分初中生喜歡在課下打籃球。教師不應該過多地干涉,而應該主動地引導,給有不同運動喜好的學生提供不同的體育器材,讓他們自由選擇,學生在自由活動時會展現出對體育鍛煉的熱情。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程進度,盡量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空間,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個性和潛力。
舉辦體育活動。有的中學生有些排斥體育鍛煉,甚至錯誤地認為鍛煉浪費時間。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在課下組織運動會和籃球比賽等簡單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生鍛煉的熱情,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獲得更好的運動體驗,體會到運動的快樂。
初中體育現在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生的重視。體育鍛煉能夠磨煉學生的意志,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更好地釋放學習壓力,做到勞逸結合。適當的體育鍛煉會促進學生的大腦發育。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關心學生,在體育中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正向的發展。
創設良好的發展氛圍。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及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具有塑造人的性情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彰顯個性,并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教師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做鋪墊。從現實角度來看,雖然很多學生都比較喜歡體育活動,但是這并非說明他們對課程具有濃厚的興趣。對此,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務必注意增強其學習積極性,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及思維,真正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整合教學資源,完善教學體系。例如,在學習籃球體育項目時,教師可以組建一個團隊,將一些對籃球感興趣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促進團隊成員的互相交流和溝通,結合其喜好特征、個性特長等對其進行指導與教育,促使其更完整地發揮優勢,由此增強學生自信等。
對學生開展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定量與定性評價,增強學生的體育觀念,迎合其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利用個性化評價方式分析學生的發展情況,使學生對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整體來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地位在持續提升。基于此,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此期間,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引導,為其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教學內容,舉辦多元化的體育鍛煉活動,為其自由活動等提供空間等,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寺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