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今年,是我當班主任的第二年。兩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讓我對這個稱呼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有了新的考量。“愛”是為師的基礎,更是作為班主任的必備條件。只有充滿愛的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進而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那怎樣才算是真正地“愛”學生呢?要當好一名班主任,就必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慶幸的是,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給予了我啟示,讓我越來越深刻地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愛”。
寬容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出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他提醒教師,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雖然蘇霍姆林斯基談論的是學習,但是在其他方面不也是如此嗎?有的孩子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數學等理科科目是他的強項;有的孩子情感豐富,語言表現力強,文科是他的強項;還有的孩子具有極高的藝術天賦,歌喉清脆,舞姿曼妙……作為班主任,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帶著寬容的心看待他們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寬容地看待雖成績并不太理想但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的那個孩子;有時做不出數學題但能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的那個孩子;寫作文時抓耳撓腮但數學常常能得滿分的那個孩子……
讓我明白這個道理的,是我的孩子。
她今年6歲,已經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剛開始上學時,明明是很少的作業,但在她的手中就好似無止境的任務,完成作業的時間經常是遙遙無期。我不免會經常催促她,催促得多了,就變成了母女之間的“戰爭”。數次之后,我開始反省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我認真觀察孩子做作業的過程,發現她并沒有故意偷懶,只是寫一會兒就會停下來,休息一下再繼續。我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她很認真地回答我:“因為我的手指頭很累,不休息一下就不能保持正確的握筆姿勢。”在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我沒有將她當作一個剛剛學習寫字的孩子對待,我忽略了她作為一個個體與我的差異,而我的苛求、過于理想化才是導致“作業戰爭”的根源。從那一刻起,我寬容了她的慢吞吞,給她更多的時間讓她完成作業。現在,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我已經不需要再催促她寫作業。下班回到家,她總是對我說:“媽媽,我的作業做完了,你來檢查吧。”
帶著同樣的寬容看待我的學生,我發現每一個孩子都閃閃發光,每一個孩子都有滿分的作為。我要做的,就是拿起放大鏡去看,去發現,同時寬容他們那些剛剛及格甚至不及格的作為,教導他們,讓更多的孩子擁有更多滿分的作為。
陪伴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師生之間也是如此。班主任是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老師。我任教的學校是農村寄宿制學校,班主任的陪伴滲透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勞動、各類活動中,甚至是在吃飯這樣的日常場景中,都能看到班主任的身影。班主任的陪伴對孩子們究竟意味著什么呢?為什么我們都很重視這樣的一份陪伴呢?
即將參加中考的九年級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放假在家的一段時間,我每天都會收到學生發給我的信息,他們向我傾訴著心中的恐慌。透過學生的話語,我看到了他們對未來的擔憂、焦慮。我該怎么辦呢?怎樣才能幫助他們呢?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傾聽。我將手機鈴聲調至最大,不論在干什么,都能第一時間聽到鈴聲。我總是秒回學生的信息,我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的陪伴,始終在他們身邊傾聽他們的心聲。漸漸地,學生的情緒穩定下來,談論的內容也由之前的擔憂、焦慮,變成了對未來的規劃。喜歡音樂的小伙子又彈起了吉他,愛好運動的學生將自家的小院和門前的小路當成了自己的運動場。等到開學再見到他們時,我眼前一亮,30個孩子個個精神抖擻,充滿信心,立刻就進入了緊張的學習狀態。畢業時,學生對我說:“謝謝你,陪伴我們走過這個不平凡的春天。”
有的時候,教育不需要說教,它只需要靜靜地陪伴,讓學生知道:別害怕,我一直都在你們身邊。
成長
兩年的班主任工作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成長”。看著學生成長的同時,我也在慢慢成長。當班主任,我是個新手。兩年前,因為同事休產假,我接手了她的班。對于我這樣一個從沒當過班主任的人來說,直接接手一個八年級,難度可想而知。而且,我與前任班主任的性格迥然不同,班級管理理念有一定的差異,這會給學生和我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呢?
四處拜師的日子就這樣開始了。自接手班主任工作后,李鎮西、魏書生、竇桂梅等名師的班級管理方法及班主任工作案例成為我反復閱讀的內容;遇到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詢問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的老師;需要制定新的班級公約或處理集體性事件時,我會詢問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很快,班級的各項工作都進入正軌,平穩度過了過渡期。我們班這艘航船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乘風破浪,全速前進。
時間很快過去了,從最初的手足無措,到畢業時的條理分明,我的班主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名師為師,讓我站得高、看得遠;以同事為師,讓我在實際工作中把握尺度;以學生為師,讓我深入其中,全面把控。
我們班的英語成績一直都不太理想,有些學生總是想放棄英語學習。為此,我想過不少的辦法,收效甚微。某次月考,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決定和學生來場比試—和他們一起作答英語試題,然后請英語老師批閱。除去作文,我考了103分。公布成績時,看到他們大張著的嘴巴,瞪得圓圓的眼睛,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自那之后,學生之間常用我相互激勵。如果誰的成績下滑了,一定會聽見有人說:“再不學,班主任就能輕松超過你了。”
當班主任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榜樣時,怎么會有不愿向前的學生呢?我覺得對學生來說,最好的鞭策或許就是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教師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言傳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作為對學生影響最大的班主任,身教有著言教無法達到的成效。在學生眼中,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的“教科書”,是他們未來的某一張面孔,因此作為班主任的我們要帶給學生正能量的示范,為迷茫的他們指明方向。
寬容,是認可每一個孩子的獨特;陪伴,是給予每一個孩子信念的支持;而成長,則是讓我們和孩子們都不斷向前。班主任的職能在新時代教育的背景下,應該發生變化。班主任不應該是班級管理者,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領者;班主任不應該是學生行為的審判者,而應該是學生行為的引導者;班主任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師者,而應該是學生向前的榜樣。今天,我們要做的是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處,給他們提供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自己的主角。我們要做的則是欣賞、鼓掌,陪著他們走向遠方。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