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概況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基地),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外北熊貓大道1375號,距市中心10公里,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30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眾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基地占地面積1000畝,作為“大熊貓遷地保護生態示范工程”,以保護和繁育大熊貓、小熊貓等中國特有瀕危野生動物而聞名于世。這里山巒含黛,碧水如鏡,林濤陣陣,百鳥諧鳴,被譽為“國寶的自然天堂,我們的世外桃源”。
近三十年來,通過系列創新性科研工作,基地攻克了圈養大熊貓人工飼養與管理、繁殖與育幼、疾病防控與種群遺傳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題,突破多項技術瓶頸,取得多項原創性科研成果,先后取得各級科研成果72項,在國際、國內知名期刊發表論文400余篇,獲得國家專利30項。被國內外公認為開展圈養大熊貓保護科技實力最強、科技成果最多、應用推廣效果最好的大熊貓遷地保護示范單位,并在2014年9月被授予“全國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基地被認定為首批“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
2021年6月10日,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在陜西省咸陽市召開了全國地方關注森林活動工作交流座談會,并進行了“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的授牌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主任李斌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在會上作關注森林活動工作報告,共青團中央領導、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和陜西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領導分別作了森林活動工作經驗交流。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升廣大青少年生態文明意識,引導青少年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根據《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方案》要求,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會議決定,自2021年起,在全國開展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以下簡稱綠色營地)認定工作。根據工作部署,在各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推薦的基礎上,經全國關注森林活動執委會評審、統籌考慮,產生了26 個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認定對象。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本次26個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被認定的單位。
采訪
Q:基地給大熊貓取名字的創意點在哪里?比如:熱干面、蛋烘糕。
A:熱干面 & 蛋烘糕(2020年3月17日疫情期間出生的雙胞胎)
熱干面是武漢的名小吃,蛋烘糕是四川的名小吃。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當中,四川派了很多醫護人員作為援鄂的醫療隊。我們想為這些新時代抗疫最可愛的人做一點事情,決定由援鄂醫療隊的醫生和護士為這兩只熊貓取個名字。他們覺得用武漢的名小吃和我們成都的名小吃,熱干面和蛋烘糕來給這一對雙胞胎命名,來紀念這樣一個非常時期的非常事情和最可愛的人。
歡樂兒童節小川見面會
對于小朋友們來說,每一個“六一兒童節”都值得期待。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這個兒童專屬的重要日子里,為小朋友們精心策劃了主題為——歡樂兒童節 小川與你相“繪”的兒童節限定科普活動。
本次活動充分利用新開放的全球首家大熊貓專題博物館,策劃開展了包括與小川抱抱、涂鴉彩繪、手工制作、考古探索、游戲互動、佩戴徽章等廣受小朋友歡迎的活動環節,讓少年兒童在游玩中學習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相關科普知識,充分調動少年兒童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培養少年兒童的科研探索精神及動手實踐能力,加深少年兒童與野生動物及大自然的情感聯系,激發同理心,進而引導鼓勵參與者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行動,保護大自然。
“熊貓谷”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 “熊貓谷”,占地2004畝,坐落于都江堰市玉堂鎮馬家溝,毗鄰都江堰千年水利工程和道家圣地青城山,距成都市50公里,離都江堰市區約3公里。從成灌高速、輕軌,趙公山至青城山環山大道均可到達,交通便利。這里竹木成蔭,溪流潺潺,鳥語花香,自然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擁有700余種動植物,是天然的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
“熊貓谷”于2014年10月1日對外試開放,2015年4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目前, “熊貓谷”已擁有三棟大熊貓野化過渡訓練獸舍和一個半野化訓練場,常年有10余只大熊貓在這里開展野放適應性訓練研究。
嗶哩嗶哩掃碼觀看“熊貓谷”
大熊貓旅游
基地堅持科研旅游并重的指導思想,形成“產、學、研、游”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基地以造園手法模擬大熊貓野外生態環境,大熊貓產房、熊貓飼養區、科研中心、熊貓醫院分布有序,若干處豪華熊貓“別墅”散落于山林之中。不同年齡段的大熊貓在這里繁衍生息,長幼咸集,其樂融融。1998年,被世界旅游組織評估為與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齊名的又一個傳奇世界,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2019年接待中外游客達921萬人次。
嗶哩嗶哩掃碼觀看《中國魅力 熊貓搖籃》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