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趙鑫
在當前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進程中,合理開發和利用地域特色體育文化資源,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課題。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自八十年代起進行了多次,但一直受到外來體育文化和項目的主宰,導致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項目一直難以占據應有的位置。體育文化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植入濃郁的地域特色體育文化,才能形成植根于我國教育土壤的體育課程體系,推動體育課程改革的最終成功。
體育與健康課程承載者獨特的體育文化,其改革的方向直接決定了學校體育的發展質量。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進行了多次體育課程改革,但時至今日,體育課改仍然處于進行時中,學校體育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縱觀歷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歷史,西方體育項目占據了主導地位,盡管傳統運動項目如武術等進入體育課堂,但是民族傳統項目仍沒有主導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進程。傳統體育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發展的瑰寶,兼具娛樂、育心、美體、健身的功能于一體,是完善和充實我國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的最佳選擇。
1 挖掘具有地域體育文化特色的運動項目
在強調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時代洪流下,發展具有地域文化標記的特色體育項目是當前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幅員遼闊,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里形成了地域性和民族性濃厚的民族體育項目,具有特色鮮明的內容和形式。如漢民族的武術、踢毽子、踩高蹺、抽陀螺、舞龍舞獅、賽龍舟等;北方少數民族如維吾爾、蒙古族、哈薩克等,生活在草原和馬背上,形成了以騎射為代表的系列傳統運動;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受風俗習慣和宗教因素的影響,也形成了一些地域性特色運動項目,如回族木球,朝鮮族跳板,黎族打花棍等。這些運動項目都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非常流行,因此,在不同地區開設相應的民族體育項目,既能發揮地域優勢,又能獲取群眾基礎,有利于建設活力十足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打造各具特色的教學體系。
我國漢族人口最多,所受到的外來文化沖擊也最嚴重,很多地域性地漢族傳統運動如蹴鞠等正淡出人們的視野,這需要引起人們的反思和重視。漢族在我國國家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更有責任和義務在時代的變遷中傳承和保持獨有的文化符號,維護好傳統體育的傳承命脈,為我國地域文化競爭力提升注入強大動力。
2 加強教育政策和師資力量保障
教育是百年大計,政府在其中扮演著絕對的領導角色,同樣,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深入改革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支持和監督。在打造地域特色的體育課程內容上,有關部門應予以高度的認可和重視,完善相關政策,跟進貫徹落實。在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和支持下,各學術機構和學校應該加大對體育文化的研究力度,提高其學術研究水平,形成得力的學術保障,為地域體育文化走進學校體育課程提供氛圍支持。
有關部門和學校還應該培養一支專業素養過硬的體育教師隊伍,加強體育教師的體育文化修養,提高他們的實際教學水平,為地域特色體育項目的落地提供人才支持。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依據普及程度制定特定項目的統一競賽體系,在區域內的學校推廣實行。這些特色賽事的比賽結果可以作為考核和評估學校和體育教師的重要依據,從而形成更強大的推動力。
3 創編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課程資源
教材是一切學科教學的基本素材,具有核心指導和規范作用,體育和健康課程改革中,教材的創編是一項重要工作。教材是推進體育教學活動的綱領性素材,也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地域性體育特色項目的指南。因此,創編具有地域體育文化特色的教材,盡管是一項繁重的工作,但卻是不得不積極推進的重要工作,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具有深遠影響。當然,教材的創編在貫徹體育教材先進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還應體現出創新性、實用性和可讀性,使教師能夠教的順,學生能夠讀的懂,學的好,形成強烈的興趣。教材編寫要突出內容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層層剖析傳統體育項目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板塊,還應注重內容編寫的趣味性和可行性,既能讓學生掌握好理論知識,又能夠系統地習得技術動作,從而達成內外兼修的教學效果,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
4 結語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久遠,形成了舉世矚目的民族文化,其中,傳統體育文化又是非常耀眼的一環,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為打造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學校體育是地域特色體育文化走向普及和規范的重要途徑,在眾多特色體育項目都可能與學校體育聯姻的情況下,針對當前學校體育教育架構下傳統體育資源相對薄弱的現實,應優先遴選具有娛樂性、健身性、教育性、普適性的地域特色體育項目,以最終實現彰顯傳統民族文化的目標。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體教融合視域下四位一體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研究》(批準號:GS[2020]GHB4277)。
(作者單位:1.甘肅省高臺縣巷道鎮中心小學;2.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