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智慧
在現今的教育體系中,體育課程占據了較大的比重,成為培養學生素養的主要途徑。我國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體育教學要以健康為第一,用興趣激發學生的體育意識。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以興趣為引導,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體育素養。
1 游戲教學法
與單純的學習知識相比,小學生更加喜歡游戲,將游戲作為切入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較大的意義。此外,游戲教學法還能創設良好的體育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關于“跳躍”的體育知識,教師就可以設置具有趣味性的體育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袋鼠跳”的游戲,當學生掌握了袋鼠跳的基本動作要領以后,再組織學生進行50m跳躍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中模仿袋鼠的跳躍動作,通過單腳跳、雙腳跳等技術方法,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順利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制定游戲活動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再加上性格、愛好方面的差異,必然會導致一種教學方法不能適合全體學生。所以在制定游戲中,學生可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將其劃分為幾個類別,然后開展不同形式的游戲活動,讓全體學生都可以掌握到體育技能,產生學習體育技能的興趣。
2 生活化教學法
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同時達到體育實踐教學的意義。更為主要的是,實施生活化教學法可以強化體育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教學效果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前滾翻”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首先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的情境:一名學生在路上行走時,被行人撞到,針對這個情境教師進行提問:假如你遇到此種情況時,你會采取什么辦法?然后選擇兩名學生對這個情境進行演示,大家互相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此引出了“前滾翻”的動作知識。這種貼合生活的教學情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同時,讓學生從自身出發去了解體育運動,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特征,還能讓其感受到體育技能對于自身發展的好處,從內心深處產生對體育運動的認同感。
3 榜樣教學法
傳統的體育教師模式,教師占據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體現,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顯然是困難的。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師必須要改變自身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發揮出的榜樣作用,正確的對體育技能進行示范,讓學生掌握更加規范的體育技能。同時,在應用榜樣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對體育明星、英雄人物等進行有效利用,可以通過一些民間的英雄故事對學生進行激勵。
例如,教師將奧運冠軍孫楊刻苦訓練的故事作為引導,給學生展示孫楊刻苦訓練的視頻資料,孫楊獲得奧運冠軍,經歷了無數次的訓練,每天游泳量超過了13000米,訓練了幾千天,才正式參加奧運會,獲得優異的成績。孫楊刻苦訓練的精神,讓很多學生心生敬意,積極的投入到體育課程訓練中。將孫楊作為榜樣,激勵學生,讓很多學生產生了學習體育技能的興趣。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師榜樣教學法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較大的作用,對于學生體育技能長遠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再加上網絡發達,教師可利用網絡搜集各種體育明星、體育故事的案例,不斷的對學生進行激勵和影響,引導學生樹立體育學習的目標,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
4 競技比賽式教學法
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樂于與其他的同學進行比較。教師可以從小學生這一性格特點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展開體育教學。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開展一些競技比賽類型的活動,以競技類型的體育活動為引導,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進而掌握更多的體育學習技巧。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體育中很多競技類型的體育項目,都是團體類型的運動,這些運動會考驗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集體榮譽感,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有較大的意義。
例如,籃球運動就屬于競技活動,也是一個團體的體育項目,必須團隊成員共同合作,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勝利。在籃球比賽的過程中,如果不講究合作,憑借某一人單槍匹馬肯定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在教學之初,教師首先將學生合理的分成小組,講授籃球技能,示范技巧,然后進行小組對抗活動,采取淘汰賽的制度,最終獲得勝利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在競爭的環境中進行籃球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榆林高新區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