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小班幼兒的數學教育一直都是一個難點,本文通過分析相關問題,確定以繪本為載體,創設相關情境,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為小班幼兒數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建設性的策略支持。
關鍵詞:小班數學;情景整合;繪本;數學活動
一、問題分析
(一)活動缺乏趣味性,幼兒參與度不高
通常有關于數學的趣味游戲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是需要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如果脫離了游戲化的情境,幼兒的注意力會被枯燥的一問一答而漸漸消磨。所以抽象的數概念對于小班幼兒的直觀具象的思維特點來說,是相對不容易理解的,通常會出現的情況是,能力強的幼兒能夠很快說出結果,但能力稍弱的幼兒因為達成不了目標漸漸失去對活動的興趣。
(二)游戲缺乏具體情境,活動難以首尾呼應。
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會進行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但只是簡單敘述情境,而且快速切入主題,然后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存在情境性的缺乏與內容的單一,幼兒只能跟著老師一步步地進行數學提問與解答。而且這種活動脫離了具體情境,讓幼兒對數概念的掌握程度較為表淺,幼兒也不能真正的理解并運用到故事或生活中。
二、以“情境整合”為載體的課程建設策略
(一)情景選取——將數字元素嫁接繪本情景創設
1.研讀繪本,分析繪本情景中的教學元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繪本的選擇是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繪本的種類數量繁多,在眾多的繪本中,教師需要選擇與數學內容相關,而且繪本的內容要適應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且適宜做情景嫁接。
(1)繪本的選擇要切合教學內容
以《綱要》和《指南》中數學認知領域中關于3-4歲幼兒數學學習的目標與內容,最終確定了“量的比較”“集合與分類”“數的運算”“圖形與模式”、以及“空間方位”這五個數學概念,教師需要研讀大量繪本,然后從中尋找與這五個數學概念相契合的繪本。
(2)繪本的選擇要參照已有的成果
繪本的內容首先要有明顯的數學特征并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特別此處研究的是小班幼兒年齡段的數學活動。有些繪本雖然內容非常適宜開展數學活動,但是內容對小班幼兒來說難度太高,例如宮西達也的《加法超人與算數星人》,其中的內容涉及到了10以內的加減法,并不適合在小班年齡階段開展。其次,繪本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有一定教育意義,然后配合生動有趣的圖文,才能極大的吸引幼兒自發式的數學探索。
2.充分立足指南,實現繪本內容與數學核心經驗的情景嫁接
選擇什么樣的繪本,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情景嫁接,對于整合的過程中的合理性、可替代性,以及數學核心經驗是否能夠很好地融入,對幼兒的數概念與運用是否有更好的提升,都應詳細思考。
(二)情景融入——將有數學元素的繪本透繪到情景教學中,為數學學習探尋富有情趣的載體
1.繪本情景的部分融入——提取繪本經典元素進行輔助教學
教師在開始環節可以提取繪本當中的特色情景,引發幼兒興趣,接著講述故事,與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再利用已有的情景,滲透數學核心經驗,然后通過游戲等方式著重地梳理數概念,最后呈現繪本里的結局,首尾呼應。
(1)以“情”促優
教師還需要在教學活動之后,對繪本情景的運用效果進行分析,分析情景與數學教學火車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情景的優化往往需要契合繪本,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優化,如果僅是取繪本的某一小點進行數概念的改編、優化,往往會忽略了繪本本身的價值。在鋪設繪本情景的過程中,需結合數學經驗找到交匯點,然后進行恰當的銜接,才能有效的促進幼兒的思考,在邊讀邊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核心經驗的認知,也能最大程度上發揮繪本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2)借“情“拓展
除了故事情節的引入之外,游戲、環境的創設以及操作材料的投放等等,都是情景教學的重要手段。繪本的種類繁多,適用于小班年齡階段又適合于集體教學的繪本又較少,也有很多不能完全與教學相契合的繪本,需要采取其他教學手段去豐富輔助。加入游戲或具有操作性質的玩教具、環境創設,讓幼兒在故事情景中自主地去探索,鞏固情景中已認知的數學經驗。
2.回顧教學——對教學活動的展開進行評價與反思
活動結束之后要對繪本運用的效果進行梳理,通過評價幼兒數學核心經驗的掌握情況,進行教學反思;及時根據幼兒活動中的反饋以及其他老師的觀摩評價調整教學策略,這樣也有利于下一次活動更好的完善與拓展,讓繪本的作用與價值能夠被最大程度的發掘。
參考文獻:
[1]劉慧琴.淺議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J].吉林教育,2016(9).
[2]李傳江,胡曉蓉.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突出情感、興趣的培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11(4):69-72.
[3]左蓮玉.淺談幼兒園數學區的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6(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