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鴻
摘要:薄弱高中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高中教學起步較晚,高中教育教學的底蘊與氛圍以及學生的生源質量與同一區域內的重點高中比較有一定差距的高中學校。筆者所在學校就是一所比較典型的薄弱高中。這類高中如何開展有效的教與學,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成為當前各薄弱高中都在積極思考和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本人從事中學教育三十多年,其中經歷薄弱高中教學二十多年,經歷了由失敗到成功再到碩果累累的過程,在這些歷程中思考總結了許多高中教學成功的經驗與與失敗的教訓,這些經驗與教訓對自己的教學起了很大的幫助,特別是最近的近20年,自己所教學了6屆15個理科班的物理,所教的班級的整體成績持續穩步提升,各階段市級統考和最后的高考均超額完成各項目標,所教學的班級與年級成為學校理科教學的標桿。在此,我把自己多年來對高中教學的一些思考與各位同仁探討,以期共同探索一條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能大面積提升薄弱高中理科教學質量的模式。
關鍵詞;薄弱高中;系統規劃;自主培養;學科平衡
一、注意高中各階段教與學的特點,系統規劃高中三年的教學
薄弱高中薄弱的因素有許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源質量。它基本上集中一個區域內中等偏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基礎差是一個方面,但還不是造成高中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造成他們高中學困的主要或重要因素是他們的行為習慣差和學習方法存在較大的問題。對此,教師必須對高中三年六學期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規劃與安排,在循徐漸進中穩步提升學生成績。對此針對我們學校這種薄弱高中,學生高中的三年學習生活在戰略層面上首先要有清晰的安排:
(一)高一階段
立規成習,適應高中。
這是學生高中學習的適應性階段,是學生由過去小學初中的學習方式轉化到高中的學習方式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最大特點是學生的熱情高,目標遠大,大有一改過去所非,都有想在高中創造一翻大作為的準備,我把這一階段稱之為“立”。特別是高一上學期尤其突出,但隨著教學的深入和學生地緣人緣的熟悉以及隨后學習困難的出現,這種熱度在逐步地降溫,教師教學除降低標高,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外,更重要的是隨時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導,因為過份降低標高,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訓練,又要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帶來困難。
而高一階段的重點應當注意放在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它包括用心去聽課的習慣,高中怎樣記筆記和整理筆記并反思的習慣,及時完成作業和作業后反思的習慣,學習上持之以恒的習慣等等。
總之,教師不能急,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與過程,而且還會出現反復,教師要耐得住性子,隨時給以指導,強調和糾偏,假以時日,各種良好習慣會慢慢形成,這就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高二階段
學法養成,意志堅持。
這是全面實施高中教學與學習的階段。這一階段由于全面以高中的方式展開教學,而且學科難度在加深,思維與能力的要求在加強,所以它是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一個分水嶺,教師如果在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導上沒跟上,不及時針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糾偏與激勵,那么學生學習的持續性就會大打折扣,過去影響學習成績的許多不良習慣就會重新抬頭,但如果學生能在這階段積累許多良好的高中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并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就必為高三階段的復習鞏固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在最終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我把這一階段稱之為“守”。關鍵是能守得住,堅持得下來,像王國維所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很人憔悴”一樣的堅持,則學生定會學有所獲,能看到自己努力后的希望,進入高三后必定心態平和地投入緊張的復習而不扎慌。所以高二學年是學生高中三年的至關重要的學年,它幾乎決定了學生高中三年最終能飛多遠、飛多高。
(三)高三階段
目標引領,扎實基礎。
高三是復習鞏固與提升階段。面對的是最終的高考,通過高考檢測教與學成果的階段,我把這一階段稱之為“得”。而就現在的高考,是大眾化的高考,考的是學生的學科核心的基本素養,沒有偏難怪的考題。對此薄弱高中就必須要針對學生實情,有針對性地設置目標,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定位自己究竟考什么樣的學校。就薄弱高中的具體實情,全班和全年級絕大多數學生主要目標就是爭取本科硬上線,再結合現有的成績以及高考錄取中國家對少數民族縣和貧困地區的加分政策,我們只需要把哪些最基本的知識扎實過手,就完全可以實現我們的目標。這樣定位教師和學生都能分別從各自層面找到教和學的針對性,并從這種針對性較強的教與學中體驗到階段性的成功,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高中教學的關鍵與重點應當放在怎樣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有效提升成績,增強自信心。而立腳實情的目標,既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學會享受學習,又可以讓學生實事求是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尋找新的突破點。每周的班會或尋找一些課余時間,搭建一個學生自省反思的平臺,讓學生個人及學習小組反思、總結、自省一周以來的學習情況,從而切實把教師督導下的學習轉化成學生自主和自覺的學習。
二、注意教學內容的精選,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教學的針對性集中在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高效上。高考究竟考什么,要深入到每個教師和學生。高考考的核心素養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針對我們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從定位的目標出發,就應當是最基礎知識的過手和最基本的能力的扎實。每次市統考均有大量的學生始終就差十多二十多分就可上預測線,而提升這點成績的關鍵就在于教與學的針對性。而薄弱高中學校學生的針對性在哪呢?從學生試卷完成情況以及考后對學生的情況調查分析上看,從以下四個方面表現就可以發問題:
(一)學生考場上做不起,離開考場就能做得起的題。
(二)適當延長考試時間就能做得起而規定時間內做不起的題。
(三)聽他人提醒一句就能做得起而自己獨立做又做不起的題。
(四)聽老師講評后覺得很簡單但考場上自己自主又做不起的題。
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其實學生懂了,但扎實度和熟練性不夠,而它們正是對薄弱高中的學生針對性最強的內容,師生都抓扎實了就可以對提升成績起立竿見影效果,如果每科都抓好,學生至少可以在整體成績可提升40-60分左右。
三、注意加強對學生主動和自主學習的培養
高中學生,特別是薄弱學校面對的高中生,由于過去學習習慣不夠良好,平時學習上不注意深入與細致,這是導致學生考試中基礎題上大量丟分的原因所在。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往往按初中已有的方式學習,認為懂了就行了,忽略高中階段重點考查的是是否會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而由懂到會還有較長的路要踏踏實實地走,許多學生就沒有走,或走得不夠扎實,所以造成成績不夠理想或波動性大。而走好這條路的關鍵,就要落實在學生主動、自主、自覺學習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切實解決問題。
許多學生對自己做過的題書一關上就沒有印象了,這正是沒有扎實走好由懂到會的路而造成的,所以要特別加強這方面的引導,指導,督促和幫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希望,體驗自己努力后獲得成功的快感,讓學生自覺地動起來,以保證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并持之以恒。
四、加強學科間的合作,注意學科平衡,打好總分戰役
高中教學應特別注意杜絕一科獨秀,高考是靠總分取勝,而學生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而薄弱高中這方面表現尤其突出。高考的六門學科各學科都有難題和基礎題,高考取勝的關鍵不在難題上得到多少分而在基礎題上盡可能少丟分。薄弱高中的教與學應特別要注意舍得,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舍方才有得。只要抓住基礎題,就能在高考中取勝。因此必須注意六科的合作協調。
薄弱高中不僅要注意過分太弱的學科,更要特別注意杜絕那種建立在大量擠占學生時間而形成的強勢學科上,注意杜絕那些不是建立在有針對性的高效學習方式而是建立在時間加汗水的所謂刻苦學習方式形成的強勢學科上。所以注意學科協調平衡,打好總分戰役是薄弱高中大面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的又一關鍵。
五、在具體教育教學實施中還應注意一些細節
(一)每個班級,每個老師都要有目標意識,數字意識,所教班級要有切實可行的目標任務,按時間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最終目標。按上線人數每時期又有:保底目標,爭取目標和拼搏目標,把目標深入到班級各任課教師和學生。
(二)各教師和學生應在確保總分優勢的前提下抓學科平衡,指導好學科平衡教學與突出優勢學科的關系。優勢學科學生有感覺有方法,在平時和要臨近考試前指導好學生開展好優勢學科與薄弱學科學習的精力與時間關系,力爭總分最大化。
(三)要有班主任意識,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精神面貌,這不僅是班主任的工作,班級狀態事關每個教師的教學效果,各教師都要關注班級建設,在圍繞提升學生成績,提升入圍人數目標指導下,從細處入手(比如男生女生特點)加強班風學風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在班上形成自覺,刻苦,用心,堅持的學習氛圍。
(四)要有基礎意識,學科教學方面降低標高,以基礎知識的扎實熟煉為目標,讓學生動起來,薄弱學校的就是爭取本科上線,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本科上線上,至于一本,如果總人數增加了,優生自然總托了起來。而且就是薄弱學校的優生,是什么層次的優生教師應弄清楚,他們如果在基礎題上少丟分就是優生,而且即使要做難題,也必須從基礎題上去擠時間出來才行,所以加強基礎題的扎實熟煉應是薄弱高中教學的重點。
(五)教師要有耐心,而且要指導好學生也要有耐心,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解決,任何科學的可操作的且行之有效的計劃的實施都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高中學習,高效率的學習首先就不能扎慌,只要按系統科學的劃展開教與學,學生的成績一定有提升,必竟三年的時間,是可以干很多事。
參考文獻:
[1]何鵬飛,王曉莉.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薄弱高中學校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策略的調查研究[J].職業技術,2020(11).
[2]薛小巧.提高高中英語學困生成績的策略探析[J].讀天下(綜合),2020(014):1.
[3]陳綱.高中地理智慧課堂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20,No.076(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