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俐
【摘要】擺手舞是我國西南地區土家族的特色民族文化表征之一,在全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對土家族擺手舞進行傳承和保護,就成為人們關注和熱議的話題。本文就簡單概述了土家族擺手舞,在此基礎上,對黔東地區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路徑進行了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黔東;土家族擺手舞;傳承與保護
前言:
土家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以及貴州地區。而在貴州省中,則聚居在黔東地區的銅仁市境內的沿河、德江、思南、印江和江口等五個縣。土家族歷史傳承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擺手舞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構成,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土家族擺手舞概述
根據學者的調查驗證,土家族屬于巴人后裔。而擺手舞的前身則是公元前11世紀中葉巴人流傳的“軍前舞”。土家族傳承至巴族的擺手舞,最初是用于祭祀是所跳的舞蹈,即土家族人在祭祀先祖時必須跳的一種舞蹈。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群眾性的舞蹈被運用到越來越多的場合,尤其是一些歡慶的場合。
二、土家族擺手舞的動作特點
白手舞分成大、小擺手兩類。其中,大擺手的規模較大,活動持續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在跳大擺手時,由當地最有威望,或者是舞蹈技術最高的老者帶領。而領頭者需要戴鳳冠高帽,并且系著八幅羅裙,同時手中還要拿著銅鈴及刀具。在起身后,男女老少需要結隊牽手相伴,并舉著各式各樣的龍鳳大旗,敲敲打打,跳著舞蹈進入到擺手堂當中;而小擺手舞的形式加我誒簡單,規模也小了很多,一般是在農事活動開展之前舉行,因此也被稱為農事舞。
土家族擺手舞不論是大擺手,還是小擺手,其動作都分為雙擺、回旋擺、單擺、邊擺邊跳等多種不同的動作語匯。在實際舞蹈中,土家族的擺手舞,動作大都是對生活場景的模仿,情節較為歡快、節奏十分明顯且有序有力、熱情奔放、磅礴大氣。而舞蹈的內容十分豐富,題材多種多樣,整體動作是由特定的儀式并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的。其中,最獨特的動作是舞者的頭、手與腳同時做順向動作,動作風格有序有力、粗獷大氣。
三、黔東地區土家族擺手舞面臨的現狀分析
實際生活過程中,文化是自成體系的,有著自己的平衡發展以及制約制度。土家族雖然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比較多,且分布比較廣的民族,但相對而言,仍處于一個弱勢的地位。而且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土家族人走出原本的生活空間,來到城市打拼,特別是黔東地區,越來越多年輕的土家族人背井離鄉進入城市打拼,他們不得不面對社會的強勢文化,無可避免的要講普通話,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土家族孩童,他們更是缺少傳承本民族文化的舞臺和機會,很難守住民族文化傳承的陣地。而隨著外出青壯年的轉變,他們往往也會將這種變化帶回家鄉,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本地區傳統的文化習俗。根據當前的調查研究貴州地區土家族的聚集地,其風俗文化被漢族掩蓋,擺手舞就是非常明顯的。當前,在黔東地區,具有原生態的土家族擺手舞已經越來越少見,尤其是隨著太多的年輕人外出打拼,他們接受了城市的生活,以及在現代網絡技術的融合之下,對于傳統的土家族思想觀念及生產生活方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使得黔東地區土家族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土家族人逐漸的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文化,逐漸舍棄了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這就對土家族擺手舞的延續、傳承和保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四、擺手舞保護與傳承
針對黔東地區土家族擺手舞面臨的現狀,要想更好地實現保護和傳承,應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加強宣傳力度,促進擺手舞傳承與保護
想促進貴州土家族擺手舞的保護以及傳承,首先需要大力的宣傳,形成良好的氛圍,才能促進這種舞蹈的傳承與保護。在具體操作中,首先,可針對黔東地區的土家族擺手舞借助廣播、電視及報紙等傳統媒體進行宣傳,同時還要積極利用快手、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引導本地區民眾關注土家族的擺手舞,了解該舞蹈,并能夠積極參與到該舞蹈的傳承工作當中。通過加強宣傳,增強本地區各界人士的民族意識,在生活中注重維護文化的多樣性,自覺地形成保護擺手舞這種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意識,從而促進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
(二)構建教育網絡,促進傳承和保護操作
當前,要想促進黔東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除了依靠土家村寨中的自然傳承以外,還需要應積極構建教育體系,利用完善的教育體系,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實際過程中,土家族除了在一些重大節日會進行擺手舞的表演,基本很少會使用這種舞蹈,因此需要做好傳承人的培養。為此,應大力開展擺手舞生態文化村的建設工作,由村中的擺手舞傳承人對本村的少年兒童進行擺手舞動作的指導,促使他們積極傳承并保護擺手舞。同時需要從教育制度上加強保護。為此,地方政府應聯合社會力量及高等教育院校和職業教育院校,讓土家族擺手舞走進學校課堂。當然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開設這種舞蹈的教學過程。因為小學階段使學生記憶最佳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開設土家族擺手舞教學,能讓孩子在長時間的練習中,形成肌肉記憶,更準確地掌握擺手舞的動作。通過加強教育這樣的方式,能夠對土家族擺手舞進行更好的傳承和保護,讓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擺手舞文化,從而更好地發揚民族文化,提升本地區的文化軟實力。
(三)發展旅游產業,促進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
當前,要想促進黔東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除了加強宣傳和教育傳承以外,還應積極借助旅游產業,將旅游產業與土家擺手舞文化生態的傳承和保護工作結合在一起,構建特色旅游項目,促進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在具體操作中,可以結合黔東銅仁地區的實際情況,創新發展旅游業。為此,地方政府可以籌集資金,修復土家族人對先民進行追憶并祭拜祖先的“神殿”擺手堂,通過這樣的方式,打造土家族人的民族記憶與文化載體,促使他們重新構建先祖崇拜的精神伊甸園;其次,還應進一步加強擺手舞生態文化村的建設,通過構建擺手舞生態文化村,并將其作為黔東地區特色文化旅游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加強與各地區旅游行業的聯合,開展民俗旅游,為眾多的旅游者鋒線上一場場精彩的擺手舞,并邀請旅游者親身體驗這種獨具民族風情的特色擺手舞,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該舞蹈,進而喜歡上該舞蹈,并向其他地區宣傳該舞蹈,從而實現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第三,加強與其他地區土家族村寨的聯系,共同打造土家族擺手舞旅游產業。正如筆者在前文所說,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湖南、湖北、重慶和貴州這四個省和直轄市,每個地區的土家族均有著自己獨特的擺手舞精髓。通過加強聯系,可以對該舞蹈進行聯合傳承。最后,進一步深入挖掘擺手舞的內涵。對于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我們應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講話指引:堅持為社會為人民服務,堅持創新以及發展。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挖掘擺手舞中關于土家族先民的戰爭、遷移、英雄故事以及日常的生產勞作等內容,然后對其進行創新創造,從而使擺手舞逐漸走出民間,走向更寬廣的舞臺,實現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結語:
綜合以上內容,土家族的擺手舞蹈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能突出這些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歷史轉變。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土家族擺手舞逐漸成為具有豐富情節內涵且民族特色顯著的代表性舞蹈。但貴州東部地區的土家族擺手舞在利用過程中,由于傳統文化日益縮減,使得民族特色以及原生的物質文明慢慢退出了歷史。因此,我們保修重視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對黔東地區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從而促使擺手舞這種土家族的文化精髓在現代社會,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翠碧.三峽庫區土家族擺手舞文化的傳承與保護[J].大眾文藝,2020,No.483,(09):58-59.
[2]賀佳穎,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土家族擺手舞傳承與保護研究[D].導師:賈琳,鄭州大學,2020:1-41.
[3]金曉飛.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困境與發展對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9,v.37;No.173,(06):57-61.
[4]梅芡菱.非遺視角下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為例[J].鴨綠江(下半月),2019,No.791,(08):113+120.
[5]盧慧.黔東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危機與保護措施[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v.30;No.367,(0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