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國內煤炭地質探測施工水平獲得有效提升,這主要是由于探測技術的合理運用和創新。礦產探測人員應用勘察技術能夠尋找到煤炭資源,探測周圍實際地形地貌,提升探測效率和精準性,從而充分滿足煤炭礦產地質探測工作的發展需求。但是,在實際開展進程中,部分探測人員還未能掌握這部分探測技術,所以必須注重加強對地質礦產探測技術的深入探究。本文基于對新時代煤炭地質探測面臨的問題進行解讀,而后總結出具體開展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煤炭;礦產探測;開展路徑
引言:在新時代煤炭礦產地質探測工作開展中,地質探測人員應掌握探測技術具體應用方法,并根據自身經驗展開合理化運用,從而提升自身探測技術應用能力與水平,提高煤炭地質探測效率。為了能夠實現預期探測目標,煤炭地質探測人員則應正視自身工作,注重學習現代探測技術,了解煤炭礦產探測要點,科學合理應用煤炭地質探測技術,為新時代煤炭地質工作更好發展提供幫助。
一、新時代煤炭地質探測面臨的問題
(一)地質災害頻發
在地質礦產探測工作實施進程中,極易造成各種類型地質災害事故,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故而,相關組織必須加強對此種問題的重視。針對地質災害事故頻發原因來講,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其一,與中國地質環境復雜聯系密切。眾所周知,中國地廣物博,地貌多樣,且地下水文地質環境十分復雜,如若開采煤炭礦產資源,極易影響地質平衡,從而產生各種地質災害問題。其二,與人為操作息息相關。某些礦產探測人員具備一定盲目性,在探測針未能展開科學評估,如此極易增大礦井事故發生的概率,繼而產生各種突發事故。
(二)破壞生態環境
在地質礦產探測進程中,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地質礦產周邊生態環境極易受到破壞,甚至會出現水污染與沙漠化情況,對生態自然平衡產生嚴重影響,也不利于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從事實角度而言,將中國煤炭礦產地質探測作為案例,探測工作具備一定復雜性,從而導致礦產探測難度不斷加大。另外,不管在煤炭資源保護,還是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層面涉及的體系均缺少健全性,因此周圍水源和地質生態環境均會遭受到不同程度損害,如此既會對中國煤炭開采事業進一步發展產生影響,也會妨礙我國生態型社會的建設。
二、新時代煤炭地質探測開展路徑
(一)注重媒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技術
近些年,中國在采礦對地質表面生態環境影響預測和診斷技術上獲得全新進展,并為煤礦區周圍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的完善修復提供諸多先進技術支持。對于西部地域過度開采造成植被退化與水土流失等生態破壞問題,國家相關組織研究出植被篩選、植被選種、植被培育、迅速恢復植被以及維持生態穩定的先進技術。針對東部地區而言,則對降水豐沛而產生的積水區面積塌陷問題,提出了合理控制礦區潛水位以及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多種立體化修復技術,而且這些技術的研發為我國煤礦區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提供了重要幫助。
(二)創建綠色煤炭礦產地質探測評價體系
在新時代煤炭地質探測中,不但要對煤炭資源與盆地共伴生礦產資源進行探測,而且還結合時代發展要求,融入到新時期煤炭開發技術革命中,以礦山地質保障工作為煤炭地質探測工作的主要發展目標和方向,創建符合現代煤炭地質探測發展水平和要求的綠色煤炭資源探測評價體系,在煤炭地質探測工作開展中,大力推行探測與煤炭精細利用標準體制。在實際開展進程中,煤炭地質探測工作需要全面發揮自身價值和優勢,既要做好礦產資源探測,又要做好煤炭礦井地質保障工作,從而保障煤礦科學產能,將傳統資源保障轉化成資源和安全共同保障,轉變傳統將煤炭資源作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注重煤炭資源、天然氣資源以及水資源的協同發展,從傳統地面地質轉變成井下地質和地面地質協同發力。在實際煤炭地質探測技術運用上,應提高對現代信息化煤炭地質探測技術的運用力度,加強空天遙感數據以及精細鉆探數據等數據的融合發展,有效提高煤炭地質探測工作的公開性、透明性以及可視化釋義工作,從而為新時代煤炭地質工作更好開展奠定牢固基礎。
(三)加強對煤炭地質探測人員的培訓力度
對于煤炭地質探測技術人員整體水平低,難以適應煤炭地質探測工作現實發展需求的狀況。在新時代背景下,煤炭地質探測組織要真正意識到提高探測技術工作人員整體水平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現實開展進程中,探測組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內挖人才層面,重視對煤炭地質探測原有人員整體技能水平進行提升,根據煤炭地質探測工作發展方向與規劃,制定符合新時代煤炭地質探測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制度,注重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相結合,利用定期培訓與動態培訓兩種方式,保障探測技術人員可以及時掌握并理解煤炭地質探測技術,尤其是現代煤炭地質探測技術。其次,在外引人才方面,可使煤炭地質探測企業和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所展開合作,為現代大學生提供相應工作平臺,使大學生畢業后可從事煤炭地質探測工作,進而培育出更多高質量、高水平、超能力的煤炭地質探測人才,為煤炭地質探測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礎。
結語:中國屬于煤炭大國,在很長時間內,中國所用能源依舊將煤炭作為主導。基于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國內煤炭地質探測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如若在地質探測領域內想要有所作為,則需要為煤炭探測技術尋找到全新定位,掌握正確發展目標和方向,注重提升各類能源開采技術含量,為我國煤炭礦產地質探測提供正確引導,為創建美麗中國、營造美好生活作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宋洪柱.新時代煤炭地質綜合勘查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13):45-46.
[2]侯慎建,宋中強,張玉峰,龍陸軍,陳明.新時期煤炭地質勘查產業鏈重構展望[J].中國煤炭地質,2021,33(01):8-12.
[3]王西良,范超峰.新時代煤炭地質勘查技術及發展創新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19):195-196.
作者簡介:李洪軍,1983-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質教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