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霞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開設高質量的思想政治課,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筆者著重從思政課教師強化課堂教學管理、結合特色影視資源,堅持“對什么樣的學生說什么樣的話”的教學原則、重視師生互動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個人思考。
關鍵詞:教學現狀;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及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高校思政課一線教學的實踐經驗,經過認真梳理、醞釀、調查、研究,現就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實效有如下見解: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淺析
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性格大部分比較開朗,對新興話題、時尚熱點往往會有極強的好奇心。而藝術類專業學生則更為明顯。他們文化課基礎比較薄弱,但是專業學習能力和主觀創造力較強,想象力豐富,模仿能力和即興表達能力強。很容易與同學、老師建立較為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他們更多偏愛學習專業課和實踐課,忽視思政課的學習。針對該問題筆者經過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專題研討、現場聽課、學生問卷調查、教學督導組意見指導等多方努力,對藝術類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進行了全新的嘗試與大膽的探索。
二、藝術類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新探索
(一)強化課堂教學管理
針對課堂上部分學生使用手機追劇、遲到早退等現象,主講教師與班主任、輔導員三者合力規范課堂教學秩序,加強課堂考勤。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點名、不定時隨堂提問、布置課堂討論、安排發言等形式,進一步強化課堂紀律,引導學生及時關注教師所要講授的課程內容。通過以上措施,學生課堂管理方面取得重大成效。
(二)結合特色影視資源,堅持“對什么樣的學生說什么樣的話”的教學原則
個別學生認為思政課學習對自己作用不大,課堂教學參與度不夠,個別學生甚至會選擇逃課、漏課,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學內容過于抽象,不接地氣,與他們現實的生活關系不大。因此,思政課教學注重挖掘特色影視資源,堅持“對什么樣的學生說什么樣的話”的教學原則組織教學活動。
高校思政課涉及相關內容的影視劇眾多,但是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觀看完整部影片,于是主講教師集中備課,備課組成員經過認真梳理、精心挑選了如《末代皇帝》《鴉片戰爭》《平原游擊隊》等二十多部影片,努力結合藝術類學生的思想特點、學習需求開展教學。并給學生制定日觀影單、周觀影單和月觀影單。課程內容主講前,主講教師對每節課所精心選取的與本次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進行剪輯加工,每段視頻控制在十五分鐘以內,在課堂上進行重點回放,播放完畢,教師結合具體生動的案例與學生進行友好互動,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教師所講授知識點,結合學習通平臺的投票、話題討論、搶答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三)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師生互動。
針對美術專業學生在對電影線條、色彩、服裝、化妝、道具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所以課堂提問、師生互動環節著重從戲劇影視美術專業特色出發,讓學生重點從電影服化道方面進行專題分析;針對播音、表演專業學生在舞臺表現、人物模擬等方面的優勢,讓學生從人物形象塑造、舞臺表演等方面進行專題分析;針對影視攝影專業學生在影視攝影與制作、圖片攝影等方面的典型優勢,著重從電影蒙太奇、電影鏡頭的景別、角度、光以及鏡頭的運動方式等方面來設置問題。課堂互動題目的設置遵循與教材內容、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如在講改革開放時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讓學生到講臺上分享“改革開放以來你的家鄉、家庭、家人的變化”,讓學生親身融入到思政課教學內容之中。
筆者認為思政課教師還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底蘊,才能夠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真學、深學、真懂思想政治理論,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內涵,才能理直氣壯地講思政課,進而講出一堂生動的、有震撼力的、吸引學生的高質量思政課程。
思政課教師在未來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堅持思政教育與學生實踐相結合,與學生生活相結合,與影視藝術想融合,熱愛學生,用心講授每一個知識點,講透、講深、講活,筆者認為高校思政課同樣可以成為一門啟發人、感染人、影響人、震撼人的熱門課程。
參考文獻:
[1]黃靜.高等藝術院思政課數字化教學的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8):31-32.
[2]潘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提高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南方論刊,2018(10):104-105.
[3]王預震.藝術學院思政課實踐教學時效性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美術與設計,2014(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