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律
摘要:在政治學的核心素質中,愛國主義既是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治認同內涵的體現。為了加強中小學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至關重要。構建科學課堂,應采取主題呈現、主題討論、主題實踐三種類型的主題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自覺增強自己的信仰認同和政治信仰,建立愛國信任。
關鍵詞:政治認同;活動型課堂;愛國教育催化劑
引言
習總書記指出:要實現中國夢,必須把愛國主義作為核心,改革創新作為核心,把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作為核心。具體表現為:一方面,新課改教材第一部分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主題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政治認同和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質的整合是德育的根本目標。
一、主題表述:體現愛國主義“信仰”,推動政治認同系統
信仰是指人是否相信或接受某種理論,并有意識地將其作為行為的指導方針和行動指南,人們對行動與不行動的基本標準和態度也有不同。它是一種主觀理性的情感經驗,信仰是教育的基礎,無論處于什么發展階段,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是其核心信念[1]。
1.把握“事與勢”,選題生動,有價值
(1)重視“事”
信息時代,雖然教材的增加豐富了教師的選擇,但教師要對信息進行選擇、分析、整合,在眾多的時態信息流中,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應做到三個方面:真實性是傳達給學生一般知覺的典范;二是典型,對于小學生而言,教育意義相同的選擇應該是最典型的,最后,主題呈現的價值取向應該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诮嬛髁x學習理論,教師要鼓勵學生深入探究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另一方面,在學習討論之后,應該為教育目標的實現創造有利的條件。
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找出與專業有關的例子,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挖掘真理,創造一個生動有效的課堂。在學習“中華珍寶,民族驕傲”的同時,還可以介紹當地的資源,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學生來說,農歷三月是壯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它蘊涵了洛陽的傳統文化。
(2)重視“勢”
形勢就是目前的形勢,特別是形勢、態勢和時勢。身為祖國未來建設的高中生,必須認清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國際環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之具有時代價值。在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8周年之際,以“從歷史的進程看中國的大國”為主題,中國學生在進行當代外交活動時,可以通過開展當代的外交活動,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增強對祖國的政治認同,從而增強中國的國家實力[2]。
2.把握“動靜”,展現異性課堂新氣象
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發育迅速,但并不穩定。長期不能集中注意力,價值觀就容易受影響。因此,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把“動”和“靜”結合起來,以“靜”為前提,充分發揮“動”的作用。以此為基礎,以辯論、討論等形式,對“重難點”教學中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是一門綜合性、主動性的學習課程。創設課堂時,可采取觀察、辯論、答疑等多種方式,體現課堂的動態活力,把靜態、抽象的知識理論轉化為動態的、充滿活力的課堂。
二、論題:堅定愛國主義的“信念”,領悟政治認同的蘊涵
信仰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要想得到更加現實的認識,就必須深入探討愛國主義的理論。教書過程中,要深入探討。目前,新課改正在進行中,教師要學會“教書育人”的理念和“千學萬學”的學生理念,只有用民族生命教育才能算是我們的教育。愛國教育的主戰場,如何讓課堂煥發魅力?如何在課堂上傳達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深化師生互動與人文互動的融合。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互動是指各種因素相互促進,在師生互動教學中,師生在反復的互動行為和積極反應中所產生的內部動力機制,具有教育的動力和輻射作用。
1.“人文互動”中的材料收集,“題”是“議”的載體
“以人為本”的互動是指以師生為主體,交互作用于文本材料,如課程、教材、教材、網絡信息資源等。它的主要表現是通過概括、總結、批判等思維互動的方式來解讀對象,從而達到理解、激活、整合。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教學為目的,收集、分類、選擇資料。
2.在“師生互動”中討論議題,“議”是“題”的目的
師生互動是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的常見方式,它是師生交流、討論、思考的重要環節。教師是一座思考的橋梁,在討論話題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糾正學生所暴露的諸如“中國威脅論”等錯誤思想,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討論。在橫向上,可以分為問題、個案、情景。要突破“主題性知識”的表層聯系,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學習途徑,引導學生進入辨別性學習的大門,培養理性批判思維,實現正確的價值導向。
三、實踐主題:擁愛國主義“信心”,推動政治認同的實踐。
在現代社會,我國發展不充分、不均衡,必然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如教育資源的差距、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等。積極的價值導向很重要,把這一課的思想延伸到生活中,有助于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是非判斷力,樹立核心價值觀[3]。
四、結束語
政治教師應具備政治頭腦,關注時政時,應結合政治紀律特征,捕捉可能發生的新聞事件。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科特點,促進學生的政治認同,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此外,要把握“以人為本,師生互動”,不斷創新“事隨勢,動靜結合”。在當代政治課堂中,不斷提高教材公信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努力提高其學科核心素質和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卜慶利.基于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的活動型課堂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000(005):66-66.
[2]謝東君.創設活動型政治課堂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018):54.
[3]聶娟珍.談高中政治課堂中愛國主義的有效滲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00(001):P.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