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蘭
摘要: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教育水平得到顯著攀升,初中教育事業的發展廣受關注。廣義而言,初中歷史教學是當前初中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操作環節,應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滲透,從而來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與素質教育需求。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質的重要標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的呼喚、時代的要求。同時加強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工作,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科學的教育方法、寬廣的胸懷和頑強的毅力。
一、要善于挖掘課本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素,采用科學合理的德育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中外對比法。比如學習世界歷史《探險者的夢想》一課,介紹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時,我們知道中國的羅盤針在南宋時期傳入了歐洲,羅盤針的應用給歐洲的航海事業帶來了一場革命,也可以說我國古代人對新航路的開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同一課中還可以比較明朝鄭和下西洋與歐洲四位探險家的遠航,從時間、規模、目的等,可以得出,鄭和下西洋比他們時間早、規模大,最重要的是相比較四位遠航家追求黃金的目的,鄭和是為了傳達和平友好的誠意。這說明我國古代勤勞的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居于世界前列,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生得出結論: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最后,愛國主義還可以縱橫聯系。比如我們駁斥“臺獨”分子的言論時,就要聯系臺灣與大陸的關系。三國時,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即臺灣);元朝設立了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時期統一臺灣并設立臺灣省……這些史實都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國的行為都是錯誤的。中國近代史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教材。有條件的,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歷史遺址、歷史博物館等,更形象直觀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愛國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為祖國而努力。
二、歷史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首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岳飛抗金”這一歷史內容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然后提出問題供學生討論: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什么要修墳筑廟來紀念岳飛?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做怎樣的一個人?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本著“以史為鑒”、“古為今用”觀念,引導學生理解流芳百世的含義,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對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作用。其次,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觀念。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提高他們的素質尤其是科學素質,是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關于“指南針和火藥”內容的教學中,引用魯迅先生的話,指出我國雖然是這些發明的創始國,但古代卻更多地將其用于看風水、敬鬼神等迷信活動,而這些發明傳播到西歐后,卻被用于航海,用來推動資產階級革命,用來造子彈抵御敵人,讓學生從中懂得愛科學、用科學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在歷史課的教學中,筆者緊密地結合課文內容和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聯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等古訓,理解仁人志士在歷史危急關頭以民族大義為重,勇敢地承擔起國家、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幫助學生樹立美好理想
古人云:“人無志不立。”每個學生都應該有理想,沒有理想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歷史教育就是要歌頌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用他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高尚品德來激勵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樹立為祖國為人類貢獻自己聰明才智的美好的理想。翻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畫卷,成千上萬為實現理想而奮斗不息的精英們躍然眼前。西漢時期,司馬遷身受酷刑,生不如死,卻仍然頑強拼搏,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紀傳體史書《史記》,成為后世史學家編寫史書的典范,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清末時期,清政府派遣詹天佑等幼童出國留學,這些孩子身處異國遇到不少困難,卻仍然刻苦學習,為的是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擺脫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他們回國后為當時落后的中國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如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干線京張鐵路,打破了當時由列強控制中國鐵路的局面。歷史教學還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知道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例如,17世紀俄國的彼得一世為改變俄國的落后狀態,進行改革,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并親自到工廠學習,回國后把西方的科技運用于經濟發展中,使俄國迅速強大。而與彼得一世同一時期的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的始創者,也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也親自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相對當時的知識分子而言知識比較淵博,但可惜他只是充實了自己并沒有廣泛推廣科技,清政府仍然落后于世界。所以說有了理想,還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要教育學生:一旦樹立了理想,就應該付諸實踐,并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思想品德教育,既要自然流暢,又要生動活潑。各個學科都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切忌生搬硬套,教條呆板。我們每位教師都應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到實處,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盤關鎮盤江中學 55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