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背景
為進一步落實課程改革理念,把我校教學改革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教學,提高素質教育質量,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結合學校本學期工作計劃要求,本學期將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二、活動目標
“體驗”“感悟”是語文新課標中的關鍵詞,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云南的歌會》這篇文章所處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都是寫各地節日與風俗的。
三、教學過程簡介:
王老師執教《云南的歌會》
教研活動記實
[老師教后感悟]
這堂課圍繞本次“立足文本,感悟體驗”的主題教研活動,我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讀為主、以疑為線、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悟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描繪了三個場合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寫作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1、以生為本,品讀感知
在《云南的歌會》一課的執教中,我揭題后就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2、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例如:在“山野對歌”這一部分,首先讓學生閱讀此部分內容,勾畫喜歡的句子,細細品讀,寫寫批注。有的學生喜歡對歌的形式, 有的學生喜歡對唱歌女人的人物描寫時,教師參與進學生的閱讀活動中,讓學生明白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這類年輕女人共性上的特點,對她們的面容、牙齒、服飾等作了細致的描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達了作者對云南人民這種純樸美的贊嘆之情。在這里大屏幕展示沈從文在《邊城》里對翠翠的外貌描寫,進行對比閱讀。這里出現的對歌形式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選擇了電影《劉三姐》對歌片段,讓學生進行視聽欣賞作為獎勵。
3、實踐活動,體驗感悟
例如:“山路漫歌”這部分有一個教學難點,大屏幕展示:課文第四段,用了許多筆墨描寫由呈恭進城時一路的景色,有“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和“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有人說這些內容是沒有任何意思,你們的看法是怎樣的?學生齊讀第四段,在讀中品味。因為這是一個難點,我通過讓學生討論,集體探究進行解決。
疑惑:限于學生的知識和生活層面,部分同學只能理解到“湘西很美,對歌很美”這一主題,主題要不要拔高?字詞教學只是在分析課文時點一下,這樣是否可以?
[主持人魏老師]
聽完課后,我們深有感觸,接著自學我下發的理論學習材料《在多層面體驗感悟中實現教與學》。
如何感悟體驗呢?
策略有:在體驗中感悟;在對話中感悟;在想象、聯想中感悟體驗;在活動實踐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感悟;在續寫體驗中感悟;總之“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心靈感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語文能力?!弊詫W這篇理論材料后,請各位老師結合自己的課堂觀察及對教研主題的認識在校本教研記錄單上寫一寫,時間5分鐘。
接著推薦幾位老師發言。其余老師再作補充。
[質疑續研]
1、一堂課在設計主問題上,也推進了教學這一流程,如果把一些問題的教學融入到文本關鍵語句的理解品味上,是不是更直接。課堂不必拘泥于幾個板塊的流程上,豈不更好。
2、新課程背景下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設計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對話中,是否應該把細節想得更為周到,效果豈不更好。
3、“立足文本,體驗感悟”這一主題教學是建立在師生對文本體驗感悟基礎上,有些應該是比較感性的。如果再提供作者的創作相關背景,再次深入探討文本主題,上升到一定高度認識問題之所在,應該值得探討。
[教研會后的反思]
1、主題明確。每次的校本教研活動,大家共同來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求40分鐘的理想效果。我們語文組的每次教研活動都有主題,而且呈現主題系列化,如“片段作文如何寫作”“刻畫細節,表達真情”“課內積累如何有效開展”“立足文本,體驗感悟”“改善教師反思行為,提高學生學習成效”“課前三分鐘演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等。
2、研討針對性強。我校在市教研室袁源老師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了課例研究,語文組的老師全程參與,在課例觀察上有了很大的收獲,因此每次聽課時,每個組員側重某一方面觀察上課人的教學行為、教學語言、學生活動狀況等課堂內容。這樣使得聽課就有針對性,不會像一般聽課那樣只記錄總體狀況,忽視細節問題。
3、有待改進之處:
要重視教學理論的學習。本次活動雖然要求教師從導課、結課、課堂提問、課堂活動、教學設計、教學過渡和停頓、課件設計等幾方面進行針對性聽課和評課,但在評課時教師對發生的教學現象說得多,對相關的理論說得少,即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為什么不用那種教學方法等深層理論依據說得少。
總之我們語文組老師一致認為專題式校本教研活動, 喚醒了教師的教研主體意識。這種教師群體之間互相合作、切磋交流的對話氛圍最令人感動,在共存和諧的教研氛圍中強化團隊合作意識,使不同個體的知識與能力在探討、沖撞、分享等行為之中得到提升。
我們語文組也將在專題式校本教研中,不斷努力,走得更遠。
作者簡介:陳魏鳳,南京市邁皋橋初級中學,高級教師,棲霞區語文學科帶頭人。
南京市邁皋橋初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