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萍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進一步豐富了文旅融合內容的維度和廣度。為此,本課題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融合發展為切入點,深入分析文化旅游融合智能化發展面臨的現實難題,從而找到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文旅融合智能化;路徑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彪S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不斷深入,為文旅融合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不難發現,盡管成渝兩地已分別擁有較為完備的文化旅游體系,卻仍存在諸多障礙和現實考驗,為成渝兩地文化旅游融合智能化發展增加了難度。因此,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融合智能化發展就需要以智能數據為平臺,以內容創新為依托,不斷促進文旅結構的創新升級,從而打造成渝兩地文化旅游融合高地。
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視角下文旅融合智能化面臨的現實難題
(一)成渝文化旅游融合意識不強,智能化創新思維不夠,導致形成“各自為政”的合作壁壘。一是成渝文化旅游偏向性不同,導致價值觀念和融合意識出現偏差。由于兩地在認知理念、側重偏向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就如何推進文旅融合智能化規劃、結構調整等還缺乏統籌指導協調意識,難以實現效益最優化。二是智能化融入成渝文旅創新思維不強,導致文旅融合運行效率偏低。成渝文旅融合對于智能技術的運用還沒得到應有的重視,智能技術運用薄弱,對文旅融合協同經營、共同管理創新不夠,導致兩地優勢不明、合力不強、后勁不足。
(二)成渝文化旅游融合構架不清,資源整合利用不充分,導致步入“同構同質”的發展狀態。一是成渝文旅資源的雷同性與融合架構的單一性,制約成渝文旅創新發展。兩地在文旅產品研發設計上存在同構同質現象,對資源整合利用還沒有清晰的架構,文旅融合空間有限。二是云智能對成渝文旅資源融合的體驗感較弱。成渝兩地云智能體驗感不強,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大降低了成渝兩地文旅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力,制約文旅經濟發展。
(三)成渝文化旅游專項保障后勁不足,智能化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導致陷入“捉襟見肘”的乏力局面。一是文化旅游激勵評價保障機制尚不完善。從激勵政策保障來看,兩地在文旅合作中存在政策傾斜不足,利益劃分不均等,使融合發展停滯不前;從專業管理評價保障來看,缺乏專業指標評價和量化考核,極大地阻礙了文旅融合的轉型升級。二是智能化信息共享互動欠缺。兩地對于文旅發展融合數據信息共享、更新不及時,信息收集、整理、歸納速度慢,導致智能化信息處理不到位,智能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較低。
(四)成渝文化旅游聯合營銷推廣力度欠缺,智能化沉浸式技術運用不足,導致呈現“蜻蜓點水”的單一結果。一是成渝文旅宣傳營銷互動模式單一。在營銷推廣上,缺乏專業性和精密性部署,導致“散、亂、小、庸”的境況;在營銷策略上,缺乏具有層次性和深度性的內涵;在網絡科技的應用和宣傳廣告運作上,缺少“捆綁式”銷售和故事性帶入。二是沉浸式技術在成渝文旅融合中運用薄弱。對于沉浸式技術運用十分欠缺,對于項目合作推進計劃、技術攻關等進展緩慢;政府對技術扶持力度不大,各相關技術部門配合不夠,研發創新側重點不明,致使效果不顯著。
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視角下文旅融合智能化發展路徑探析
(一)強化文旅融合協作意識與智能化創新思維,實現成渝文旅融合精準、科學、全面發展。一是重塑成渝文旅發展共融共建意識。圍繞目標定位、發展重點、路徑優化等方面進行系統規劃,加強在文旅創新理念、供給需求、產業結構轉型等方面的統籌協作意識,形成互通互融的格局。二是培養成渝文旅“云端技術+智能數據”融合思維。從省域層面上看,樹立互訪合作、相互協作的雙向互動意識,全面研判成渝文旅智能化發展的比較優勢,實現突破性發展。從區縣層面上看,將云端技術與現有資源進行結合,加強文旅創意示范區建設,全面構建中心圈、緊密圈、協同圈“三圈”思維,提升文旅體驗內容的新穎性和獨特性、體驗方式的多元性和參與性。
(二)完善成渝文化旅游融合架構體系與資源整合服務鏈條,實現文旅融合多元、有效、全面發展。一是搭建成渝文旅“項目引領+全景式精品線路”。打造巴蜀文化旅游休閑走廊,培育成渝文旅核心圈,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和專業顧問團體進行項目開發,以智能化實現以景帶景;建立智能化“全景式”私人定制線路。將成渝的歷史自然景觀通過云端技術,進行全景式展示,開通“私人定制”云旅游專線,建設“云游工程”“定制精品環線”。二是打造成渝“創意主題樂園+智能化服務”內生品牌。打造成渝核心創意主題樂園。主要圍繞賞、游、玩、娛等進行升級改造,增強趣味性、體驗性強的旅游項目;加強文旅服務產品研發,將云端技術等注入產品研制中,建立全自動服務平臺和旅游服務導向,開設虛擬仿真互動空間,3D動態演示圖,提升市場價值。
(三)推動成渝專項保障機制與智能化信息共享互動機制,實現文旅融合優化、創新、互動發展。一是建立成渝專項服務保障機制,形成聯動發展。在政策激勵機制方面,對于取得優秀成果的,增加技術創新獎勵;加大優惠政策傾斜力度,推動智能化文旅產業園建設;在管理評價體系方面,建立特色化文旅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云端智能化技術隱私保障制度,切實維護用戶和產業主體的合法利益。在云智能數據監管方面,建立成渝文旅聯合協會、大眾媒體協同參與的動態監管機制;建立云智能系統運行評估機制,加強風險防控檢測與監管。二是建立智能化成渝文旅信息共享互動機制,促進文旅產業優質發展。建立成渝文旅信息雙向互動機制,加強成渝文旅信息內容、信息資源、信息數據的公開核查,建立“云智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互動模式,重構文旅產業的良好生態環境;借助云上服務平臺,將數據信息和數據處理進行有效分類、整合、協調,按需給人們提供相應的信息資源服務。
(四)實施智能化成渝文旅聯合品牌營銷模式與沉浸式技術支撐,提升文旅融合高效、錯位、協同發展。一是創新云智能+直播式聯合宣傳營銷模式。將成渝兩地景點進行一對一式聯動、聯合推廣,借助云端技術和智能化操作,通過視頻、畫冊以及互聯網平臺、電視、微信等媒介,用戶提供一對一的精準化營銷服務和產品推送,在各自的核心展區進行24小時不間斷滾動直播,擴大品牌效應。二是沉浸式技術+隔空對話式共享平臺。全面建立聯合技術攻關小組,利用VR沉浸式技術,展示不同地方不同區域的風景風貌,復原故事場景;同時開設全景立體式人文、風光、景點三合一的體驗共享互動平臺,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旅游的魅力和感知文化的底蘊。
參考文獻:
[1]劉佩玲.成渝城市群發展優勢分析[J].現代商業,2019(29)
合川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