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招艷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在小兒腦癱患兒運動障礙恢復中的效果。方法:用“數字隨機表分組法”將100例小兒腦癱患兒分為50例/組。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常規護理+綜合康復護理。對比ADL評分指標和FMA評分指標。結果:觀察組治療后ADL(9.36±1.38分)和FMA(54.56±3.72分)兩項指標數據都優于對照組(p值<0.05)。 結論:在小兒腦癱患兒運動障礙恢復中應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可以使總體效果更好。
關鍵詞:小兒腦癱患兒;運動障礙恢復;綜合康復護理
小兒腦癱是一種危害小兒健康的常見病,往往會導致患兒腦損傷、運動的落后以及肌張力的改變,從而影響患兒的正常成長,我們可以考慮除了手術和藥物治療之外,配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專業的訓練來幫助患兒盡早康復 [1]。本文為了分析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在小兒腦癱患兒運動障礙恢復中的效果,選取小兒腦癱患兒共計100例,內容如下文。
1基線資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線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的100例小兒腦癱患兒,收治時間均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期間,對所有入選患兒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兒。【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7:23;年齡:3個月-4歲,平均(2.45±0.18)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6:24;年齡:2個月-4歲,平均(2.35±0.39)歲。觀察組與對照組小兒腦癱患兒的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護理與治療,告知小兒腦癱患兒家屬注意事項。
【觀察組】:除了進行常規的護理與治療之外,加入詳細專業的綜合康復護理。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心理護理:用溫柔的語言和耐心負責的態度及時給予患兒心理支持,耐心解答患兒家屬的各種疑慮,緩解患兒和家屬的壓力,避免患兒產生恐懼和自卑感。
給患兒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康復環境,做好清潔消毒,定期開窗通風。每天和患兒家屬做好溝通,讓家屬多關心多鼓勵患兒,讓患兒感受到溫暖和關愛[2]。
②語言康復護理:利用交流畫板、手勢以及表情等多種形式來與患兒溝通交流,加強患兒舌頭靈活度的練習,從字到詞再到完整的句子來對患兒進行言語功能障礙的訓練。
③日常生活康復護理:鍛煉患兒進食、穿脫衣褲、洗臉、刷牙、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患兒有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鼓勵夸贊。
④運動康復護理:循序漸進地指導患兒抬頭、翻身、爬行、坐立、站立、行走等對應年齡段應該學會的動作來鍛煉患兒的行動能力,隨時陪伴在側保證患兒的安全問題[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小兒腦癱患兒在護理前后的效果,其中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用ADL評價量表來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說明患兒的自理能力越好;運動功能具體情況用FMA評分量表來進行測評,評分越高說明患兒的運動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
對兩組小兒腦癱患兒在護理前后的ADL評分以及FMA評分對比均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這兩種評分均為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若兩組數據之間p值小于0.05,則代表兩組小兒腦癱患兒在這兩個方面對比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中小兒腦癱患兒的ADL評分和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小兒腦癱病癥較為復雜,致殘率很高,屬于臨床一大疑難雜癥 [4]。我們要格外重視這些患兒的綜合康復護理,比如通過心理護理和肢體、語言、行動等多方面的綜合訓練來提高患兒的運動能力[5]。
此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小兒腦癱患兒綜合康復護理后的ADL指標和FMA指標都優于對照組,說明綜合康復護理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對患兒的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次研究證實,在小兒腦癱患兒運動障礙恢復中加入綜合康復護理,效果明顯,可以提高整體療效,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杜娟娟.康復護理措施對小兒腦癱的運動功能及康復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0,43(6):155-156.
[2]李海英.康復護理措施對小兒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作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8):127-127.
[3]孫秋冬.康復護理干預對小兒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9,51(12):1499-1501.
[4]劉婷.康復護理措施對小兒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0,43(3):183-184.
[5]李國敏.康復護理對小兒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14):233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