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美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并且造成了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臨床上多見為急性腸套疊。、,慢性腸套疊一般為繼發性。急性腸套疊多見于嬰兒時期,一般以4~10個月的嬰兒多見。2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腸套疊的幾率逐漸下降。男女之間的發生比例為2~3:1。腸套疊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病尤其是在春末夏初最長發病,可能與呼吸道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相關。在我國發生幾率較高,在嬰兒腸梗阻中占首位。
致病因素。1、急性腸套疊,具體病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與這些因素相關:飲食改變,出生后的4~10個月為嬰兒添加輔食增加乳量的時期,而恰恰在此時期發生腸套疊的幾率最高。因為嬰兒腸道未發育完全,因此對隨之即來的飲食變化不能立即適應,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腸套疊;回盲部解剖因素,在嬰兒時期,回盲部游動性較大,并且回盲瓣肥厚、小腸系膜較長,90%回腸瓣呈唇樣凸入盲腸,當腸道受到飲食、炎癥刺激時容易形成水腫、充血使腸蠕動將回盲腸向前推,牽拉腸管形成腸套疊;病毒感染,研究顯示,急性腸套疊的發生與腸道內腺病毒、輪狀病毒感染相關;腸痙攣及自主神經失調,由于各種因素,常見的包括飲食因素、驗證因素、感染因素等刺激腸道產生痙攣,導致腸蠕動功能失調,出現腸套疊;遺傳因素,有些腸套疊嬰兒家族中存在遺傳發病史;先天性腸管畸形和其他器質性疾病。2、慢性復發性腸套疊。多見于年長兒及成人,其發生原因常與腸道存在氣質型病變而引起的繼發性套疊,腸管器質病變常見有腸息肉、憩室、重復畸形、紫癜血腫、腫瘤及結核等。
臨床表現。小兒腸套疊分為嬰兒腸套疊和兒童腸套疊,臨床上主要以嬰兒腸套疊居多。1、嬰兒腸套疊為原發性腸套疊,臨床表現如下(1)陣發性哭吵:常見于健康肥胖的嬰兒,突然出現陣發性有規律的哭吵,持續10~20分鐘,伴有手足亂動、面色蒼白、拒絕飲食等表現,之后有5~10分鐘暫時安靜時間,之后又可出現以上癥狀,如此反復出現。這種表現與腸套疊段蠕動相一致,由于腸蠕動將腸段向前推,腸系膜被牽拉,腸套疊鞘部產生強烈收縮而引起的劇烈疼痛,腸蠕動緩慢時期,疼痛消失。(2)嘔吐。初期嘔吐為乳汁或乳塊物,之后為膽汁樣物,最后轉為帶臭味的腸內容物,這也提示了腸套疊的嚴重性。(3)腹部包塊,在兩次哭吵后檢查腹部,可在腹部觸及腸狀物、活動性有壓痛的包塊。(4)全身癥狀。嬰兒除了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營養狀態較差之外,晚期的患者還會出現精神不振、嗜睡、反應遲鈍等癥狀。出現腸壞死時有腹膜炎表現,可出現中毒性休克等。
兒童腸套疊。兒童腸套疊臨床癥狀與嬰兒腸套疊癥狀相似,癥狀多不典型。起病緩慢,多表現為不完全性腸梗阻,出現腸壞死的時間比嬰兒較晚。也出現陣發性腹部疼痛,但是間歇時間更長,嘔吐者少見。
小兒腸套疊護理
1、灌腸復位前護理。(1)心理護理,由于小兒出現腸套疊會有煩躁不安、陣發性哭吵等癥狀,小兒也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會使家長異常的焦急、擔心,因此需要迫切的治療和護理。護士應主動為家屬講解病情,介紹空氣灌腸復位和手術的目的,必要性等。在手術操作時要快、準、輕,使家屬解除心理顧慮,樹立治療的信心。(2)建立靜脈通道及時給藥。出現腸套疊的嬰兒容易因嘔吐、便血、腹脹出現電解質紊亂、中毒、休克癥狀,因此需要立即建立靜脈通道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抗休克、抗感染。手術前使用阿托品進行解痙、同時配合使用鎮靜藥物。
2、手術后護理。(1)體位護理.空氣灌腸之后,腹部腫塊消失,患兒很快進入睡眠。此時患兒未完全清醒,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暢通。蘇醒后取半臥位。(2)臨床觀察。手術后應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基本生命體征。正常情況下嬰兒的情況為:哭吵停止,面色紅潤、安靜的進入睡眠狀態,腹脹明顯好轉,有少量黑便排出。術后8~24小時腸道功能恢復可進食半流食。如果患兒出現高熱需要及時處理,避免出現驚厥。如果患兒突然出現面色蒼白、脈搏細數、腹部膨脹等可能為腸穿孔需要及時匯報醫生,緊急處理。
手術后護理
手術后一般護理。(1)全很麻醉護理,去枕平臥位,患兒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暢通,及時清除患兒口腔中呼吸道分泌物;使用檢測儀器密切關注患兒的血壓、脈搏、呼吸以及血氧變化,持續低流量吸氧。(2)監測患兒體溫變化,術后3~4天每天4次體溫監測,如果患兒體溫在38.5攝氏度以內則使用物理降溫方法,如果超過38.5攝氏度則進行藥物降溫。(3)胃腸減壓和引流管護理,胃管和引流管固定牢固,引流暢通,定時檢查避免出現彎曲、打結、松動。嚴密觀察流出液體的顏色、性質、量。(4)做好口腔護理,使用生理鹽水每日口腔護理2次。
排氣、排便護理。術后完全清醒后給予低坡半臥位,每隔3~4小時翻身一次,能行走的患者術后8~12小時幫助行走;保持胃腸減壓和腹腔引流暢通,避免腸粘連;幫助患兒排氣、排便,排便前幾日會出現黑便,排便次數增加,隨后血便減少,顏色變淡。如果出現鮮紅色血便,可能為再次腸套疊需要及時告知醫生。
并發癥的預防。腸瘺、切口裂開是手術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由于患兒禁食、脫水或者腸壞死、腹脹等導致腸樓和切口裂開。術后應保持靜脈通道,根據醫生叮囑進行水、電解質、酸堿的平衡糾正;必要時給予輸血、白蛋白,加強營養;避免患兒哭吵給予鎮靜劑;用彈力加壓腹帶束腹 , 保 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 , 及時更換敷料 ;嚴密觀察腹腔引流液 及切口變化 , 有變化及時報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