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仙 翁曉燕 張彩珍
摘要:目的:討論研究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對發熱門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改革與創新的價值意義。方法:選擇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間院內已上過發熱門診的護理一線人員78名與護理管理人員30名,運用隨機分配方式設置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包括39名護理人員與15名管理人員,運用固定人員輪崗模式對對照組進行管理,運用流動性人員模式對觀察組進行管理,對比兩組管理效果水平,對比兩組護理及護理管理人員對工作安排的滿意度、焦慮程度。結果:觀察組整體的管理效果水平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護理及護理管理人員對工作安排的滿意度與焦慮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對發熱門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整體的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增強護理人員對工作安排的滿意度,改善護理人員的焦慮情況,十分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常態化疫情防控;發熱門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創新
去年1月份,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屬于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國內將新冠肺炎納入了乙類傳染病范圍,同時開展了一系列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1]。新冠肺炎患者會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因此發熱門診逐漸成為新冠肺炎期間篩查與救治患者的重要場所,國內各地醫院增設了許多發熱門診,大大增加了發熱門診的工作壓力[2]。雖然目前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是依舊需要做好相關的防控工作,尤其是發熱門診要強化相關工作,這樣才能及時發現新冠感染者,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風險,為醫院醫護人員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保障[3]。為此,文中對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對發熱門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可以為醫院新冠防控常態化發展提供一點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運用隨機分配方式將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間院內已上過發熱門診的護理一線人員78名與護理管理人員30名設置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護理人員39例,管理人員15例,男性5例,女性49例,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為(33.23±8.02)歲,觀察組:護理人員39例,管理人員15例,男性6例,女性48例,年齡24-49歲(33.31±8.04)歲。所有護理人員、護理管理人員基本資料,包括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等差異都沒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1.2方法
1.2.1改革前
臨時抽調院內各科室醫生、藥劑師、收費人員、放射技師、工勤人員和保安人員執行12小時工作制:護理人員(各臨床科室臨時抽調7名護士)固定輪流值三班配合醫生進行分診、流行病調查、抽血、消殺等工作;同時日班安排1名護理人員作為管理人員,負責發放物資和事務協調,安排2名護理人員進行合作,對患者進行流行病史調查、分診,完善測溫、抽血、消殺等工作;此外,中夜班需要各安排1名護士完成流行病調查、檢查、消殺工作。
1.2.2改革與創新
首先,讓院內已上過發熱門診的護理一線人員78名與護理管理人員30名進行培訓,并構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護理梯隊隊伍;其次,將科護士長、特殊單元的護士長進行系統院感防控培訓,再讓其擔任發熱門診一線管理人員,每周輪流承擔發熱門診的管理崗位,主要負責發熱門診的人員新入發熱門診區域的工作指導,包括環境介紹、工作流程介紹、分級防護指導、事務協調、環境管理、物資管理等,同時做好發熱門診區域人員包括工勤、安保、醫技、藥劑、收費等人員在內的院感防控監督工作;再者,將具有20人護理總數以下的護理單元的臨床護士按人力資源的需求崗級被抽調至發熱門診一周,20人以上護理總數的護理單元按人力資源需求的崗級被抽調到發熱門診二周,主要承擔發熱門診的具體護理一線工作,包括體溫監測、流調工作、采集血標本、核酸檢測等。
1.3判斷標準
對比兩組管理效果水平,總有效包括顯效與有效,顯效:護理工作效率與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有效:護理工作效率與質量有所改善;無效:護理工作效率與質量沒有變化。對比兩組護理管理人員對工作安排的滿意程度,包括十分滿意、滿意與不滿意,總滿意=十分滿意+滿意。運用焦慮量自評量表了解護理管理人員的焦慮程度,評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將發熱門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改革與創新前后的相關數據信息輸入到SPSS22.0系統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如果P<0.05,那么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結果
2.1管理有效性方面
對比兩組護理管理有效性,對照組護理人員有39人,其中顯效有20例(51.28%)、有效有15例(38.46%)、無效有4例(10.25%),總有效有35例(89.74%);觀察組護理人員有39人,其中顯效有30例(76.92%)、有效有8例(20.51%)、無效有1例(2.56%),總有效有38例(97.43%)。經過統計學得出結果:(X2=14.2841,P=0.0001;X2=7.7485,P=0.0053;X2=4.9323,P=0.0263;X2=4.9252,P=0.0264),觀察組整體管理有效性明顯超過對照組(P<0.05)。
2.2護理管理人員對工作安排滿意度方面
對比兩組護理管理人員對工作安排滿意度,對照組護理管理人員有15人,其中總滿意有13例(86.66%);觀察組護理管理人員有15人,總滿意有15例(100%)。經過統計學得出結果:(X2=14.2934,P=0.0001),觀察組整體護理管理人員對工作安排滿意度明顯超過對照組(P<0.05)。
2.3護理管理人員焦慮情況方面
對比兩組護理管理人員焦慮評分,對照組為(89.26±60.53)(分),觀察組為(45.02±12.05)(分),經過統計學處理得出結果:(t=3.9261,P=0.0002),觀察組護理管理人員焦慮程度明顯比對照組輕(P<0.05)。
3.討論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對發熱門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改革與創新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4]。
其一,可以有效緩解人力緊張問題。隨著護理服務范疇的不斷擴大,尤其是為了強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醫院對發熱門診進行了增設,使得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問題日益突出[5]。從目前大部分醫院發熱門診工作發展來看,雖然發熱門診護理工作需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但是整體的護理工作內容比較簡單,所以,可以將相對比較固定的發熱門診護理崗位轉變為護理人員具有流動性的護理崗位[6],這樣不僅可以從醫院整體護理工作出發,權衡各部門的護理工作,按照各個護理科室工作的實際情況與工作具體負荷量,靈活調動人員,減輕發熱門診部門的護理工作壓力,進而將醫院的護理人力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圍。其二,可以減輕發熱門診人員職業壓力。流動護理人員與固定護士開展發熱門診護理工作模式相比較,可以有效避免護理人員長時間在發熱門診工作、脫離臨床病房護理工作而引起的職業危機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對臨床常規護理工作的不良影響,避免發熱門診護理人員長時間不接觸常規護理工作而出現生疏的情況,有效緩解發熱門診護理人員的職業壓力[7]。其三,十分有利于傳染病應急護理隊伍的建設。醫院對發熱門診的護理院感防護要求比較高,但是整體的工作模式及內容與其他常規護理工作相比,比較簡單,所以可以運用流動式的護理模式。流動式的發熱門診護理崗位,可以運用滾雪球的方式將相關疾病知識覆蓋至醫院內部的大部分護理人員,讓醫院大部分護理人員及時、有效地掌握相關傳染病防控知識,進而為啟動傳染病應急響應時貯備護理隊伍。
由此可見,流動式的護理崗位可推廣各醫療單位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 包芙蓉. 縣市級醫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探討[J]. 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5):181-183.
[2] 閆沛,史艷茹,陳曉華,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階段軍隊醫院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方案構建與實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6):78-81.
[3] 陳慧, 陳佳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發熱門診護理管理體會[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0,6(3):98-101.
[4] 杜寧莉,寇國先,何曉春,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流行期發熱門診的護理管理策略[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0,15(11):1231-1234.
[5] 宋莉莉,趙雪,童萍,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發熱門診的護理管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20,55(z2):509-511.
[6] 于靜靜,金霞,孟麗麗,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期發熱門診護理管理實踐[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20,38(7):112-113.
[7] 成芳,黎大華.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發熱門診的運行與護理管理[J]. 健康必讀,2020,20(19):186-187.
昆山市哲學社會科學應用課題,(編號:序-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