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僅關系到國計民生,更關系到社會穩定,社會各界人士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十分關注。然而研究生群體作為高校畢業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的重要人才資源,在就業中也遇到眾多瓶頸。本文通過分析研究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嘗試從“三全育人”角度出發,探索有效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方法,為解決研究生就業困難提供思路。
關鍵詞:“三全育人”;研究生教育;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7.38;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9-0-02
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金秋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指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累計培養了1 000多萬博士、碩士,今年在學研究生將達到300萬人,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研究生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應對全球人才競爭的基礎布局。面對逐漸壯大的研究生隊伍以及社會給予研究生越來越高的期待,使得研究生質量培養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就業作為檢驗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應當貫穿培養全過程,而不是培養的終點站。
一、研究生就業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就業形式不容樂觀
BOSS直聘發布的《2020應屆生春招趨勢報告》中指出,截至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來)活躍求職的2020年應屆生較2019年增加了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行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導致勞動市場萎縮,就業崗位縮減。此外,地區差異、行業差異、專業差異等因素也使得研究生在就業中呈現不同層次的就業失衡。
(二)就業指導不夠完善
高校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就業指導體系,但大部分針對本科階段,對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夠重視。高校研究生雖然在本科期間已接受過相對系統的就業指導,但對于大部分升學學生來說,對就業的認識仍比較膚淺。而研究生畢業意味著直面就業問題,缺乏“早謀劃”的引導和求職技能的培訓以及系統指導,就容易在求職中“怯場”。
(三)就業技能不夠扎實
研究生對專業定位和自我定位不夠清晰。研究生學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一定優勢,但與本科生教育側重綜合素質培養不同的是,研究生培養更加注重專業性。這一方面給研究生提供更加精準的就業方向、更加明確的目標、更高概率的專業匹配率。但另一方面,對于冷門專業而言,專業越明確,就業的可選擇性越小,有些專業甚至不被社會認識而被拒之門外,學歷上的優勢同時也可能變成劣勢。研究生的學習成本高于本科生,因此他們追求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好的發展空間。然而“唯學歷”的人才消費做法逐漸被社會拋棄,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更為重要。
研究生學制的限制也使其職業規劃和就業準備過于倉促。研究生的學制較短,課程和論文寫作安排緊湊,加之國家對研究生學位論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對以研究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發明專利、文學藝術創作等為主要內容的學位論文,細分寫作規范,建立嚴格評審機制,并提出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畢業要求,研究生需要在論文寫作上花費更大精力,在就業上的準備自然減少。要想在短時間接受求職訓練,并用于求職面試,往往效果欠佳,這就導致研究生難以在畢業時找到心儀的工作,而期望較高的往往選擇暫緩就業以待更好的就業機會。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探索就業指導舉措
(一)全員指導:多角色保駕護航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就業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課程,聯合學校各職能部門,充分利用線上及線下資源,聘請校內外專業職業導師,一方面為學生開設系統的專業指導課程或講座,另一方面定期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和幫扶。二是加強學生思想引領和就業觀轉變,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中小微企業,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三是積極聯合校外企業形成校企聯動制度,建設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和鍛煉的平臺,積極聯絡用人單位,主動為學生爭取工作崗位。四是深入挖掘校友資源,邀請優秀校友為學生開設就業創業專題講座,分享先進經驗,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推薦就業崗位和實習機會。五是打造信息化就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推出就業咨詢、就業指導、就業幫扶等服務,讓學生更輕松更便捷地獲得幫助。
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應切實履行立德樹人職責,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導師的能動性。導師是研究生獲得資源最快速和便捷的渠道,由于專業的多樣性和特殊性,很多單位、企業與導師都有一定聯系,通常借由導師推薦來招聘人才,或者通過導師轉發招聘信息。除此之外,導師對研究生的就業指導應當貫穿培養全過程,提前了解學生就業意向,提供專業指導和實踐幫助。輔導員作為研究生就業指導的重要力量,應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更要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提升,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有效且符合學生實際的指導和幫助。
家庭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堅實后盾,家校聯合是促進研究生就業的重要舉措。研究生的就業和擇業觀往往受家庭影響。許多家長因為虛榮心或者出于攀比的心態,對學生的就業選擇造成干擾,他們往往希望孩子能有體面和穩定的工作,但本身又缺乏對現實就業形勢和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無形中給學生就業造成巨大壓力。在學生就業指導中,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充分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給他們營造輕松的氛圍并加以積極引導。
(二)全方位指導: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的雙動力
研究生扎實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個人素質是求職的敲門磚。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當把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相結合。一方面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合理制定培養方案和學業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完整的知識框架和專業技能,做好專業實踐指導,提供實踐平臺,在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鍛煉平臺,通過研究生“三助一輔”、學生工作、社會工作等平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適應更多元的社會需求。
專業系統的就業指導是提升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除了為學生提供基礎的就業服務之外,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還應當加強研究生就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結合就業環境、市場需求、個人優勢等方面制定職業規劃;開設前沿講座,為學生分析就業環境,使其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針對研究生就業意向開設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企業等各類考試的筆試、面試指導;結合“創青春”“挑戰杯”等競賽提供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也借此檢驗就業指導的效果。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做好就業心理健康輔導。研究生群體中不乏就業目標清晰、職業規劃明朗的學生,但同樣存在消極迷茫的學生。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和教師在開展工作中應當重視學生就業觀念和就業心理的建設,指導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就業規劃,切勿好高騖遠和眼高手低。針對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積極以及在求職過程中遭受挫折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關注,制定“一生一策”全程性、動態性跟蹤和幫扶,并加以心理疏導。
(三)全過程指導:充分把握重要時間節點
就業指導要牢牢抓住重要時間節點。研究生低年級是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階段,基于對專業的初步了解、導師對學生的初步評估和學生的個人興趣,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制定職業規劃。除了專業課的學習外,可以結合就業指導講座、經驗交流會、創新創業教育等,讓他們對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政策等有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畢業年級是就業指導的關鍵階段,學生基本有了初步的就業選擇,高校要及時為準備就業的學生提供面試技巧、簡歷撰寫等方面的實用性指導,推薦實習實踐機會,并充分預估單位招聘進度,給學生合理安排求職進度提供參考。積極與用人單位取得聯系,舉辦研究生專場需求會、校園招聘、企業宣講等活動。針對就業節奏緩慢的學生除了“一對一”的推薦工作崗位之外,要從求職能力提升、心理建設、個人優勢發掘等多方面幫助他們盡快就業;而對就業態度不積極、暫緩就業學生應充分調動導師、家庭等多方面力量,為其提供有效的幫扶舉措。研究生畢業并不意味著就業指導工作的結束,及時跟蹤就業進展,為學生提供“不斷電”就業指導和服務。
三、結語
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不是獨立的、單一的,更不是階段性的。“三全育人”視域下的就業指導工作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社會、高校、導師、輔導員、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將就業指導工作全方位貫穿教學教育全過程,為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為市場提供所需的人才資源,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質的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沁平.承擔時代使命,培養高層次人才[J].中國研究生,2020(10):6-7.
[2]顧彬弘,方新越.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J].品牌與標準化,2021(1):106-109.
[3]蔡寒菁,陳曉梅.大眾化教育背景下研究生就業困境與突圍[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9):7-9.
[4]衛靈,張桐琿.固本培元,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47-150.
(責任編輯:董維)
收稿日期:2021-03-10 修改日期:2021-07-12
作者簡介:董倩雯(1993—),女,福建龍巖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