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明芹
【摘要】課堂上教師如何教,如何評價,首先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成果。所以“學”、“教”、“評”三者的關系和順序應當是首先基于學生的學情及課堂上新生的問題,接著教師基于此,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環節,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最后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所呈現的教學成果進行智慧的評價。那小學第二學段中課堂上“學教評”得如何有效落實?
【關鍵字】學 教 評 語文要素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她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該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1]小學語文第二學段的學習,學習內容從第一學段的以識字積累識字方法為主過渡到以語句段的學習為主的學習,探究“學”、“教”、“評”三者之間的聯系與相輔相成的關系,有效落實的方法,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在一系列的課堂實踐和反思總結中,針對上述問題,我積累了以下體會:
一、以生為本,激勵自主探究
1.以學為本,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點,教師必須銘記在心。第二學段的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已經初步成熟,樂于且善于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畫思維導圖,在文中找關鍵詞,提取信息,歸納總結等等。課堂中老師牽著學生學,口授強給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所以應當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回歸到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拋出一個大問題讓孩子自主學習較為合適?!堵槿浮愤@篇課文主要提示學生作者是怎樣把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那就以此為中心問題,讓學生自己把控課堂。
2.以學帶學,提高學習效果
一個班級的組成,有表述、探究、協調等各方面學習技能不一的孩子組成,然而無論他們各自的學習能力如何,每個人在某方面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所以課堂上找到一種能使其互補的學習活動,既能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以學帶學”即某一方面能力較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弱的同伴進行學習,以達到引領和示范的作用,所以《麻雀》一課的教學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3.以學定教,思考落實細節
教學環節設計中,在充分研讀單元語文要素的之后,設計合理有梯度的單元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光明確語文要素不夠,要細化讀寫方法。說清楚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交代事情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清楚。孩子已經學過了什么?將來孩子還要學什么?今天還要教什么?根據學教評理論,思考每個板塊中的小環節如何處理。
《麻雀》一課的重要環節,了解把一件事寫清楚的方法,要弄清楚事情的前因、經過、結果。學習的過程展開得更加充分,起因可以展開更加充分,小麻雀可以自然進入??梢苑纸巧M行交流。即使有互動,又有自然的分類,跟進指導讓學理念。
二、緊扣教材,落實語文要素
1.研讀單元語文要素,有的放矢
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每個單元都設置了單元導語,里面清楚地點明了該單元的語文要素。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明確該單元的單元語文要素,在教案設計時緊扣教材,設置有效落實語文要素的環節,有的放矢。
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該單元以“多彩生活”為主題,最重要的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備課時,必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主要標準。
2.研讀習題,一體化有機結合
統編教材備課對語文要素,課后習題,語文作業本一體化閱讀做出了明確意圖,統編教材的課后習題和配套作業本內容都是在編寫教材過程中,編者以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幫助學生落實單元知識技能所精心編寫的精華。所以備課時,將課后習題巧妙地放進教學中,碰到課堂教學中難以攻克的難題,智慧地運用作業本上的習題梳理、解決問題,達到一箭雙雕的作用。綜合以上,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安排如下:
1.通過集中識字,能正確認讀“拯救、嘶啞、龐大…“等詞語,并理解”挓挲“的意思。
2.通過默讀課文,梳理關系圖,能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并能看著思維導圖概括。
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形式,能理解作者是怎樣把老麻雀勇敢無畏寫清楚的。
3.以教促學,巧搭思維導圖
第二學段,思維的構建尤其重要,課堂知識點的學習如果依舊停留在瑣碎的知識點學習,那課堂一定會索然無味而低效。教師在學習活動展開前,必須扮演好引領者的身份,傳授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得在學習活動展開前用恰當的例子引導,并利用學習活動落實學生自主掌握搭建思維導圖的能力。
《麻雀》的教學一開始就以人物關系為主線,提示學生搭建思維導圖。通過動作對象的分析捋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以此,利用配套作業本上的思維導圖,進行改善,讓孩子在小組合作環節依樣畫葫蘆,探究嘗試完成思維導圖。
三、立足課堂,鉆研智慧評價
崔允漷主編的《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一書指出,沒有良好的課堂層面的評價,就沒有良好的教學實踐;課堂層面良好的教學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層面的評價實踐。⑴課堂評價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既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教學手段,又是診斷、調控、導引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 [2]
1.有效引導,巧妙切換身份
小組合作形式能充分調動班級每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活動開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目標,活動方式,且提示小組成員合理分工;在過程中,教師應當也是一個參與者,參與到每個小組中,與他們一起討論,給予提示和質疑,引導學生有效探究;匯報環節,教師應當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不應急于要學生說出預設想得到的答案,剝奪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
《麻雀》一課的小組合作環節,形式很活潑,通過教師的點播引導,學生基本都能夠抓住關鍵詞來突出老麻雀的無畏,且都能闡述自己的理由。在匯報展示環節,教師的智慧引導非常重要。在關鍵詞呈現在黑板上的過程中,教師應一邊傾聽一邊輔助孩子在黑板上巧妙地按順序排列。呈現后,用巧妙地問題啟發孩子重新發現規律。
2.對比評價,斟酌智慧點評
課堂小練筆,是從方法到運用,從閱讀到表達,落實讀寫方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過程,對語言文字運用上有效果。課堂小練筆的評價,是學生積累習作方法,把握語言準確性,習得同伴優點的重要途徑。
對比評價是課堂小練筆評價中較好的評價方式。在對比中,學生自然可以分辨教優秀的同學文章的長處,也能在對比中結合自身實際發現不足之處。教師除了在評價前選取有價值的范例,還需要提醒學生把握語言準確性以及對學生現場產生的問題有隨機應變的高能分析判斷力。
《麻雀》的課堂習作評價中,教師在指導學生比較三個同學描寫獵狗叫喚的聲音“嘶啞”、“嗚嗚”、“旺旺”時,學生能夠根據課文理解,辨別詞語的精確性。三個學生分別說出嚇得直哆嗦,嚇得魂飛魄散,嚇得腹部縮緊。根據課文內容,即使老麻雀奮力掩護,對獵狗有所震懾,也不至于嚇得直哆嗦,魂飛魄散的地步。此處在教師提前甄別的基礎上,反問學生是否合適,請同學結合課文說一說理由,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思辨性,同時也引導學生合理地寫作文。
3.搭建支架,促進學評可依
評價時根據單元語文要素要求,教師提前歸納學習活動或者課堂練筆的重點,給學生搭建適當的支架,出示一個星級評價表,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落實知識技能。例如課堂練筆可以從標點使用,語言通順性,語言準備性,語言豐滿度等各方面搭建評價支架,提前在練筆前出示,學生寫的時候有理可依,評價時也有話可說,修改時也有的放矢。
總之,“學教評”一致,如何從老師的教轉化成學生的學,展開學生學習過程,是教師備好一堂課,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及時作出反思,將經驗繼續內化到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同時不斷進行探索和學習,是我們接下去要繼續追蹤、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部編版課程標準[D].2021
[2] 崔允漷.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D].華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