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珍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過:美可以陶冶情操,追求美可以讓人忘卻憂患,豐富自己,增添一種勇敢活潑的精神。在我們小學語文教材的語言文字世界里,處處給人以美的享受。如何把握文本給人以美的蘊味的文字為突破口,在語境中讓學生享受漢字的語言之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語境中的音韻之美
優秀的文學作品不但具有豐富的情感,而且往往構思巧妙,別具匠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應當積極讓學生體會和品味作者寫作時的思路和布局謀篇,以便開拓文章的思想內涵、藝術匠心和美學趣味。而優美的文字也總給人以美的享受,一篇文字兼美的文章,總能給人以獨特的感覺。這些文字背后蘊藏著清新的筆調,細細品味一副有聲有色的畫面便騰涌而出。教學中捕捉這些文字為教學的突破口,定能感受語言的魅力!
如《山雨》這篇課文,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尋找音韻美的句子,學生自然就能捕捉
得到這樣的描繪:“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同遠而近,由遠而近……”這句話從“歌謠”這兩個文字中,我們感受到作者著筆于聲音,從文字中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輕及重的動態過程 。學生在朗讀中品味到此時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在文字中感受一種雨來時飄飄渺渺的音韻美。就這樣短短的一句話,一個詞卻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這樣的例子在散文中比比皆是。如果在教學這類文章都能關注文章的文字魅力,以它們為突破口,語言文字的旋律定得奏響更美妙的樂章,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二、語境中的畫面之美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而文章不是無情物,化作文字更唯美。大部分課文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如果能引領學生走進文字中,身臨其境感悟文字的角色,學生定能受到美的熏陶。因為文學作品是用形象來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語言塑造出來的。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具體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們身臨其境,與文字息息相通,才能享受到意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畫面中提升閱讀素養!
如《草蟲的村落》的最后一段教學,在學習中我們可以緊扣“親吻,悠悠匆匆,心
靈喚回來”這些詞,把這些字眼提煉出來,以它們為突破口,透著文字中的意境,便能道出作者對奇異游歷的癡迷,以及心靈沉浸在奇異游歷中的歡快和得意。再讓學生用這些文字來描繪自己生活中的畫畫,這樣以提煉文字為突破口,不僅感悟作者的情,還培養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三、語境中的情感之美
錢理群先生說,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在有聲有色的思想,有韻味的語文世界里流連忘返,透過美的語言,你窺見的是美的心靈,美的世界”。美并不是很神秘,她可能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輕聲的贊嘆,或者是師生間一個默契的眼神。美的文字中往往深藏著豐富的情感。這些文字是茅盾筆下挺拔正直的白楊;這些文字是蘇軾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天然之美;這些文字還是楊萬里那一聲“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傲然氣勢。美的文字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美的文字還是一種力量,她可以讓怯懦變得堅強,讓狹隘變得開闊,讓卑劣變得高尚。語文教學有義務也有能力使學生獲得這種力量,語文課應該而且必須是美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的將文字在語境中品讀,將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升華,學生在讀文字中,就能感受到那些文字就如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作者的筆中跳躍,在作者眼中漫步,在讀者的心中流淌。這是一種多么美的旋律啊!
四、語境中的詩意之美。
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的。”的確,文字映著別樣的美麗。在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同一事物的不同詩中,體會詩人用語言的美妙。以此為突破口,學生定能收獲頗豐。
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在比較賞析中感受文字的美。如,同是描寫蓮花,有側重描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日美景;有重在贊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情操;也有意在引發“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思鄉之情。在誦讀中讓學生感受到同一事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感受也不同,用文字表達也有別樣的韻味,這便是文字中同工異曲,各有千秋。從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語境中想象之美
語文教學離不開美,而美盡藏在語言文字中。語文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悟和想象,使自己的情感意識融入課文所創造的境界,并與之產生和諧統一的共鳴,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學習過程自然也會輕松愉快得多。
比如學習《月光曲》時,不妨反復地進行涵詠品味,并借助想象,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這樣的畫面: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月光下,一切都顯得那么恬靜柔和,朦朧恍惚,富有詩情畫意。接著,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一縷縷輕紗似的微云”,隨著景象的變化,音樂氣勢也漸漸增強,學生在感受文字中,沉浸在這般美好的境界之中,怎能不心醉神迷,“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這番景象再隨著音樂驟然響起,學生的心潮也隨之而翻騰起來,這難道不是文字的魅力嗎?此時此刻,每個學生都會覺得韻味無窮,怎么可能會討厭語文,痛恨語文課呢?這些文字,是不是也能喚醒同學們的高潔情懷,養成他們美好的節操!羅丹說過:“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誠然如此,類似的例子,課文中不勝枚舉。
總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語文,讓學生在自覺自主的狀態下享受文字的美味。挖掘文本中的語言文字美,品味文本中的語言文字美,體驗文字中語言的獨特之美,以語言文字為教學突破口,讓大千世界的美,靜靜流入學生的心中,滋潤著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課堂流動著美的旋律!學生也將在美的旋律中得以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