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學
數學作為一門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要求極高的學科,有其獨特的學科思維方式。分類討論思想作為出現率較高的思維方式,是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重點,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筆者將結合實例,就分類討論思想在初中數學的應用展開討論。
結合簡單實例,滲透分類討論思想。教師應該為學生介紹分類討論思想的概念及應用情況,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對分類討論思想有基礎的認知和判斷。

部分學生在遇到這種問題時往往焦頭爛額,絞盡腦汁也很難迅速做出題目,甚至會通過基礎的代值法解題,使題目復雜化,也沒有跟隨出題人的意圖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教師需要提示學生:“a和b均為代數,那么a和b就都有兩種可能,要么正數要么負數,那么便可以應用分類討論思想,分為三種情況,ab均正、ab均負、ab異號,結果自然就選A。”
聯系生活實際,鍛煉分類討論思維。發展教育事業,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提高卷面成績,而是讓學生有效利用所學知識,以最高效的方式發現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類討論的思維方式。
教師需要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呈現數學問題:“甲乙兩個家庭均選擇在周末到集市上購買蔬菜,發現某一蔬菜店有促銷活動,具體如下。倘若購買蔬菜的質量不超過30千克,那么蔬菜價格為3元/千克;倘若購買的蔬菜的質量超過30千克但不超過50千克,那么蔬菜價格為2.5元/千克;如果購買蔬菜的質量大于50千克,那么蔬菜價格為2元/千克。現在已知甲家庭因為經費問題,不得已選擇分2次購買蔬菜,一共購買了70千克蔬菜,第二次購買的蔬菜質量大于第一次,同時共付款189元,而乙家庭一次性購買70千克,請問甲家庭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別購買了多少千克蔬菜?”
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激烈的小組討論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已知甲家庭2次共購買蔬菜70千克便可以此作為出發點進行思考,假設甲家庭第一次購買蔬菜x千克,那么第二次則購買了(70-x)千克,因為第二次購買的蔬菜質量大于第一次,則得到不等式70-x>x,解得x<35。這時,問題就變成了含未知數x的實際問題,因為給定題目將購買蔬菜的情況分為3種,那么x也應分3種情況進行討論:第1種為當0 注重積累整合,幫助學生歸類題型。初中數學一共六本教材,其中涵蓋了幾何和代數的眾多知識點,并且囊括了各種數學模型和題型,經常需要運用分類討論思想。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準備數學積累本,將應用分類討論思想的相關題型進行整合積累。 第一類為概念產生的分類。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邊長為5,且一個銳角為30°,求三角形的周長。”這時學生需要跳出“勾三股四弦五”的思維定式進行分類討論:5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也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的任何一條直角邊。第二類為幾何類題型的分類討論情況。如:“已知圓O的半徑為10cm,弦AB平行于CD,AB=16cm,CD=12cm,求解AB、CD之間的距離。”這道題同樣需要分類討論,根據弦的定義可知,兩條弦可以在圓心的同側,也可以在圓心的異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第三類是函數類題型的分類討論,尤其是二次函數和平行四邊形、圓等知識點有機結合的題型,需要頻繁地應用分類討論思想。教師需要重點講解,并為學生強調應用原則:分類討論必須確定分的對象,并且以同一標準進行分類,分類情況必須是并列關系,并且最終需要檢驗與整合答案。 總之,分類討論于數學學習不可或缺。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抓住分類討論思想的精髓,遵循其原則,引導學生用最高效、最科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學生布置一些應用分類討論思想的有難度的題目,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思維。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通崇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