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麗
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并且課堂教學的效率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收獲了什么、學習了多少。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應該讓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小組學習、小組分工合作等方式,讓學生自行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初中化學課,同時保證課堂效率有一定的難度。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學會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發散思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需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自主學習性為前提,讓學生不僅在學習中收獲知識,還在生活中有正確的發展目標。
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生活中種種現象大部分可以用化學知識解釋,學生最開始接觸化學時會感到非常神奇,也最容易產生興趣,故這時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最佳時機。教師可以先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深入了解化學,最后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小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對化學產生更高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自己親手做一些簡單的生活小實驗,如“紙花變色”“鐵樹開花”等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產生興趣,還可以提高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遇到一些現象,讓學生思考、觀察和實驗解釋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以此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如果皮蛋有澀味,可以加入食用醋去掉澀味,因為皮蛋是堿性的,醋是酸性的,兩者中和發生了反應,使皮蛋的澀味變淡了。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可以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而不是被動地學習,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也會相應地提高學生自身的儲備知識能力。
采用小組學習方式
在做化學實驗時,一些剛接觸化學的學生無法一個人操作,這需要借助小組其他同學的力量。教師需將每位同學分配到自己的“崗位”上,讓學生熟悉這項實驗怎么操作、自己應該怎么做、怎么順利地完成它,然后再開始小組合作學習。
在分完工之后,小組成員需熟悉自己的“崗位”,在做實驗時齊心協力地完成實驗,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需有機地將實驗和課本知識相結合,指導學生操作,引導學生思考。各個小組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教師需總結學生遇到的問題,在實驗完成后,教師再請其他同學解答這些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創設問題情境
在遇到問題時,大腦會不斷飛速運轉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或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對比,利用發散性思維解決遇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后,鞏固知識也很重要。在課堂的尾聲,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發現身邊有哪些關于化學的知識、例子等,并寫成報告在課堂上交流,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的知識不局限于課本,而是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知識并運用到生活中。
化學造福了人類,對人們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有了正確的問題、正確的價值觀后,才會有正確的思維,在學生掌握了一項技能后,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用化學知識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能為了節約課堂時間而忽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在帶領學生做實驗的同時,應要求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習,并仔細思考這項實驗的因果關系,時刻提醒學生在做實驗前要先在心里打一個問號,不要盲目地相信權威,而要有自己的猜想,接著在實驗中探究真理。
例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舞臺上我們經常見到云霧繚繞的‘煙’,非常有意境,這是怎么產生的呢?”教師先讓學生動腦思考,接著讓學生取出干冰開展實驗,并仔細觀察,結合以往所學知識回答。最后,等同學回答完,教師再整合有用的信息,總結道:“干冰升華要吸熱,降低空氣溫度,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白霧。”此外,教師還要向學生強調干冰不是冰,而是一種固態的二氧化碳。
總而言之,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讓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還應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己通過探究獲得知識會非常有成就感;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解決問題。無論教學方式或方法如何變換,教師都應該注重效率,都應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儲備知識、正確價值觀等為發展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中市路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