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梁
摘要: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理論成果。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獲得財富而大肆掠奪自然,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乃至生態危機。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將生態問題這一重大時代問題納入哲學視域進行考察,運用人與自然相聯系的生態本體論、人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相統一的生態實踐論、生態價值與人的價值相結合的生態價值論來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了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實現“兩大和解”—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自身的和解。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是以科學的實踐認識論為前提,由分析人與自然主客體相互關系的辯證唯物主義以及化解異化沖突路徑的和諧生態觀等多方面內容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勞動實踐,人的勞動實踐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反思和批判西方現代化以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論進行溯源與實踐,賦予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科學認識論以現代化意蘊與當代價值。
一、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的當代價值。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文明思想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它進一步闡明了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生命共同體,并深入歷史的本質中去探尋資本背后的邏輯,以及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然異化沖突的根源,破解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密碼”以及社會化路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方略,揭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內涵,以馬克思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基石,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堅定推進綠色發展,解決過去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環境污染問題,構建生態安全,為全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指導,彰顯了時代價值。人類在現代工業文明時代一度忽視甚至否認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關系,使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沖突愈演愈烈。馬克思恩格斯為人類構建了包含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論、辯證統一的生態觀以及和諧生態觀的有機統一整體,既反對人類中心主義,也反對自然中心主義,為人類構建了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解決生態危機的堅實的理論基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反思和批判西方現代化過度追求物質財富引發的社會矛盾和生態矛盾的基礎上,要走出一條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方略,是對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生態觀的繼承和發展。
2.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揭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內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對傳統現代化的超越。傳統現代化的發展模式是引發社會矛盾和生態矛盾的根源。工業文明時代的迅猛發展、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物質財富的迅速積累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對立和失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傳統現代化向綠色現代化的轉型,資本主義主導下的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不適合我國的國情,我國生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過去追求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每個國家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才是探索綠色發展的新型現代化道路,也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生態價值與人的價值相結合的生態價值論長期以來,在衡量自然價值時,許多人都以是否滿足人的需要和獲得財富的多少作為衡量標準,這就導致了以人作為價值判斷標準的功利主義、利己主義,也使人類無節制地掠奪自然資源,盲目地開發和利用大自然。馬克思指出,研究自然價值要從不同的社會經濟時期出發,因為人的需要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同時期的人有著不同的具體需求。農業時期人們追求溫飽,大力開墾土地、毀林造田來增加糧食產量,但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人們開始意識到毀林造田帶來的生態失衡問題,想要追求優美的生態環境。所以,馬克思恩格斯主張構建將人的價值與自然價值結合起來進而有利于自然、社會和人共存共榮的生態價值觀。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價值觀主張在尊重自然內在價值的前提下實現人的價值訴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雖然是有意識的高級動物,但人永遠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不能脫離自然界。因此,人類要服從和順應自然界,人類要跟自然和諧相處,要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價值和保護他們的延續性。人與自然是統一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對自然界的保護就是在保護人類和人類社會,同樣,人類破壞自然界也是在毀滅人類自身。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尊重自然的生態價值才能實現人類當前和后代的價值。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與堅持以生態環境為本的價值觀并不矛盾的,而是辯證統一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了勞動生產率和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馬克思認為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不考慮社會形態和政治制度因素,那么自然條件對勞動生產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勞動生產率和生活資料、勞動資料息息相關,而自然界的土壤、森林、水域等等都是人類勞動過程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和勞動資料。由此可見,勞動價值的實現離不開自然條件。只有以自然作為基礎,勞動才能創造出價值。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價值觀是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緊密結合的價值觀。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生產力是由主體系統和客體系統構成的,客體系統是由勞動資料和生產資料構成的,主體系統是由勞動者構成的。生態環境系統是生產力中客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勞動對象。因此,人類在進行生產勞動時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只有生態可持續發展,人類才能生存繁衍。如果在發展生產力時,人類只是一味從生態環境中一味索取,甚至到生態危機出現時也無動于衷,那么必然會造成生產力可持續發展鏈條的中斷。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