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要:教材作為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承載著課程設計者的課程理念,但無論教材編寫得如何盡善盡美,其內容和結構都蘊含著整齊劃一的教育需求,無法滿足實際教學中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要。因此,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教材建設的“變”與“不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教材建設;融合改變
引言
小學英語教材是教學的重要材料和依據,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在英語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上好英語課,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做出適當的取舍和調整。然而,不少教師對教材研究不足,教學理念也存在誤區。
一、新時代中小學英語教材建設的“變”與“不變的必要性
(一)小學高段學生的認知與學習需求發展需要
對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褪去了低年級時的懵懂與稚氣,在日常教學過程的鍛煉中,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已經從過去的無意識的簡單認知逐漸發展到有意識的、精確的認知,能夠對抽象的事物進行理解和聯想,整體記憶力提升。經過了三、四年級對英語這一學科的初步接觸與基礎鋪墊,對英語能產生濃厚興趣之外,日常簡單口語交際不能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度,需要更貼近生活化、實際化、更多樣化和層次化的語言應用這對小學英語教材建設及綜合運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需要
對小學英語教材的解讀,不同的老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如果教師一味照本宣科,翻開教材看到什么就教什么,只是局限于教材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而不進行創造式的改變與開發,就很難上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課、有效且高效的課。新課標多次提出教學建議,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如果說以往我們拿到教材,都是要求學生去適應我們的教材。那么,現在倡導的就是要讓老師設計教材,用好教材,用定制好的教材去適應學生。
(三)考評方向的深化考慮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小升初銜接加密的考察考評方向,小學各學科教學質量檢測試卷的難度由4-6年級逐年增加,逐步與七年級教學質量檢測試卷的難度系數接軌。對學生的口語、聽力、閱讀、寫作以及語言知識運用部分的要求不斷提高,直接反饋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面對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不一的學生,怎樣讓優生“吃得好”、讓學困生“吃得飽”?怎樣進行更大效率的課堂教學?怎樣更有效地把控教材、通過對教材的建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思維綜合能力,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二、新時代中小學英語教材建設的“變”與“不變的有效策略與研究
(一)橫向維度
小學英語教材看似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實際上,不同主題之間的內容是有緊密聯系的。以四年級上冊為例,第一單元主題是《我的課室》My classroom,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我的書包》My schoolbag,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我的朋友》My friends。小學英語教材認真研究下,就會發現這幾個單元的內容有內在聯系。在第一單元中出現的What's in the classroom? 詢問教室里面有什么東西,到了第二單元,這個句型就進行了拓展,變成了What's in your schoolbag?詢問你的書包里有什么東西?第一單元說的我們有個新的課室,第二單元說的是“我有個新書包”,第三單元就變成了“我有一個新朋友,好朋友”。在這里全部都是進行了“某人有…”的句型拓展。對教材進行分析、整合,會發現第一單元主要學習了教室里面有的物品單詞,第二單元主要學習了書包里面有的物品單詞,同時都應用了Where is…?和What color is…?就可以多加運用拓展到Where are…?和What color are…?讓四年級的學生更明白單數和復數名詞的區別和句型的用法。到了第三單元把有have拓展到has,再把介紹朋友時用到的He/ She is +形容外貌的形容詞.與He/ She has +形容詞+與身體器官有關的名詞.這兩個句型進行難點攻破。所以要注意不同單元知識之間的整合與拓展,把不同主題之間的內容抽絲剝繭,進行關聯比對,在整合和拓展中,通過教材讓學生明白思路,這樣才能做到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事半功倍。
(二)縱向維度
經過四、五、六年級教材的分析,我們發現教材的設計與編排和知識系統是呈循環上升狀態的。比如,四年級出現了談論天氣和衣服的主題,到了五年級就出現了談論日子包括星期、月份、季節、學年以及重大節日變化等主題,到了六年級就會深化這些內容的拓展,以英語多個不同的動詞時態進行描述和拓展。而這些內容都是存在詞匯、句型和對話語篇之間的內部聯系的,由少至多,由淺至深,由簡單到復雜,一層層疊加遞增。教師在教五年級的時候,可以從四年級有關的主題和環節引入新知識,也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六年級有關知識方面的簡單滲透。四年級注重主要詞匯和簡單句型的問答,五年級在此基礎上進行語篇結構的拓展,六年級注重挖掘學生閱讀理解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停地進行教材研究,挖掘教材深層次的內部聯系,拓展教材的外部表現形式,讓學生得到循環上升、系統式的鞏固和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催于穩定和豐盈。
三、結語
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點,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新時代中小學英語教材建設的“變”與“不變,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理念與目標設定,對不同板塊、不同單元、不同年級和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重組,整合和拓展,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淑晶.我國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改革發展的回顧與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000 (003):P.31-31.
[2]吳欣.我國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改革發展的回顧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1,(4):70-77.
[3]盧萍,王斌.改革開放后我國高中英語課程實施教學方面的演進和發展[J].青春歲月,2011,(6):175.
[4]陳敏.試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30
[5]朱一丹.淺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轉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9):255-255.